贷款自查报告

时间:2024-08-27 07:04:36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贷款自查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贷款自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贷款自查报告范文

贷款自查报告范文1

  为贯彻落实20xx年银监局对我市行信贷业务的专项治理工作。我行信贷人员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充分了解了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认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危害性,并根据自身情况展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自查情况与总体评价

  1、通过自查我行全体信贷人员都能够合规操作、顾全大局,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站在我行与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做工作。2、不计较个人得失,办理信贷业务时恪守原则,不怕吃苦,勇于奉献。3、能够加强自身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觉接受广大客户监督,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一名合格的信贷人员。

  2、恪守规章制度

  能够按照国家金融法令,有关法规制度和我行信贷管理条例,具体办理信贷的相关业务,严格遵守信贷员“八不准”和“十严禁”。 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无违规放贷行为。对于调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认真分析加以讨论,尽可能规避风险。对于贷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关注,防控不良。

  二、 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1、学习信贷业务不够深入,因我行为新开办信贷业务网点,信贷员均为新培训上岗员工,实践经验不足,在信贷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的认知方面不够深入,对客户的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2、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有时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3、工作缺乏创新,按部就班;许多工作只是照着别人学,不去钻研,不去研究,不去归纳,办事凭主观。

  三、 案例分析

  1、 我行自查为****,自发放贷款以来,客户还款意愿良好且还款正常,贷款确实用于经营,不存在借新还旧、以贷还贷、重组等延迟风险暴露的`情况,信贷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发放贷款,无违规操作行为。

  2、 经自查,客户经营情况稳定,资产状况良好,抵押物变现能力强,有按期偿还我行个商贷款的能力,授信额度保持不变,不存在贷款分类偏差的现象。

  3、 信贷员整理档案过程中由于马虎粗心,同一抵押物下的合同号书写错误,部分资料未按银监局的规范要求整理。自查出的问题已按要求及时整改,做到档案的规范、整洁。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鉴,认真做好信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四、 下一步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在以后的信贷工作中,我要兢兢业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通过这次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剖析,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信贷员。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终坚持抓信贷业务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二是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警惕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三是坚持按章办事,努力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发展贷款业务的同时,防控好贷款的不良和逾期。

  新建南路支行

  20xx年3月28日

贷款自查报告范文2

  经历了20xx年的天量信贷之后,20xx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五大商业银行将要面临新的资本协议,银监会也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并且要求商业银行健全和完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银监会也已经把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11%提至了11.5%,并且实行动态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可能性。

  从已经公布的五大商业银行20xx年的.年报看,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降至11.14%,为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末位,并未达到监管层的监管要求,而中行也最先公布了其再融资方案。

  一位知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监管部门要求大型银行要尽快制定符合资本约束要求的科学发展战略,加强资本管理。并要求五大商业银行结合各自银行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的20xx年和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并经股东大会批准后于20xx年6月末前上报给监管部门,并公开披露。

  银行自查不良

  20xx年新增贷款的急剧膨胀,再加上20xx年宽松的新增贷款总额,使得市场人士都在关注商业银行在发放大量贷款后是否会造成大量的坏账,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整改报告《银行贷款自查报告》。

  银监会2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实现了双降。截至20xx年1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30亿元,比年初减少143亿元。不良贷款率1.48%,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61.3%,比上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

  在不良贷款出现双降的情况下,监管机构还是要求大型银行加大贷款质量的风险管控,特别是针对20xx年以来新增贷款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大自查力度,采取监管措施,切实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监管机构要求大型银行在20xx年上半年对贷款五级分类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并且自查报告于5月底前上报监管部门。

  20xx年12月,国外评级机构惠誉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的五级分类产生质疑,认为其中的“关注类”和“不良类”都不能够及时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

  西南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付立春指出,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的资产五级分类做得比较好,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商业银行的资产变化,并且五级分类的迁徙率也是特别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由于资产五级分类只能够在年报和半年报中看到,并且是期末数据而不是期中数据,希望能够增加披露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从工商银行公布的贷款五级分类来看,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都有所降低,而损失类贷款上升了20.65亿元。建设银行公布的年报中显示,可疑类贷款相比2008年末增加了28.07亿元,而其它贷款分类则出现下降。

贷款自查报告范文3

  根据联社xxxx年xx月xx日有关会议精神,我社积极组织信贷人员对信贷业务进行了认真自查,以规范行为、防范案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对照联社和自身的要求进行排查,对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深挖根源,充分认识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以促使每个人通过此次排查活动,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进步,合规操作。

  一、我社信贷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学习信贷业务及相关制度,较熟悉地掌握了业内知识,但这些知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在新的业务处理方法上还有些欠缺,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各类相关知识。

  二、牢固思想防线。一是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能够顾全大局,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三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四是能够加强自身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三、恪守规章制度。信贷人员始终坚持按章办事,努力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办理贷款手续,力求完善,不出差错,确保手续真实合法,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在经手股金的处理上,均能账款清晰,及时入帐,无截留行为;无截留贷款本息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贷后检查做为重点予以改进,随时掌握客户的动态变化,降低贷款风险。

  四、工作作风上。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没有利用职权索要、接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也不曾经商、入股办企业,无吃拿卡要行为,无涉及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一个信合职工的光辉形象。

  此次自查活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工作的责任重大,想干好信用社的工作,就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任何违规违法的行为都是对集体,对自己的不负责,通过这次自查以及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剖析,我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信合员工。

贷款自查报告范文4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行企业集团贷款和银行贷款风险分析,阐述了企业集团贷款管理制度的局限性;提出要改革银团贷款模式,引入银团贷款委员会制度,对企业集团统一授信和分级贷款管理,解决关联企业贷款互保问题,从而改变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关键词:银团贷款企业集团贷款风险委员会制度

  自商业银行积极开办企业集团贷款业务以来,由于集团客户具有规模大、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集团客户成为各个商业银行营销的重点,企业集团贷款增长迅速。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贷款快速增长、贷款比重逐步提高,银行贷款风险也随之增加,借贷矛盾亟需解决

  一、目前企业集团贷款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

  1 对大集团过度授信现象突出。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2月末,19家银行(包括5家大型国有控股及国有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授信额度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共4.2万户,比20xx年末增加440多户;大客户授信额度为21.5万亿元,单户大企业平均授信额度超过5亿元。数据显示银行对大集团过度授信现象突出。

  2 银行贷款过分依赖于少数大集团客户。数据还显示,截至20xx年2月末。19家银行贷款余额高达11.5万亿元,大客户贷款余额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在60%以上,银行贷款过分依赖于少数大集团客户,银行风险受企业集团影响正在增加。

  3 信贷资金的“统借统还”,贷款监管难度增大。很多企业集团在内部实行统一的所谓“财务管理”,对信贷资金实行“统借统还”。集团内企业往往根据自身需要串用银行贷款,单一银行很难跟踪信贷资金流向。有的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过程中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甚至存在长期投资大量挤占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短贷长用”现象,一旦出现银行全面回收贷款或集团销售资金回笼过缓的情况,资金链就会断裂,对银行系统资金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4 集团客户的担保和关联企业互保现象严重。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担保和关联企业互保较为普遍。但由于不少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较低,在财务管理上,无法分清责任,也没有建立必要的防火墙,当借款方不能偿还债务时,极易引起连锁反应,使整个集团陷入困境,银行债权难以获得保证。

  5 变相悬空银行债权。有的企业集团为了逃废银行债务,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和不合理的转移定价,或通过兼并收购、破产。或在关联企业内部转移资产、债务,虚化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和企业的承债能力,变相悬空银行债权,把风险留给了贷款银行。

  企业集团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正在增加,为减少此风险给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在给集团客户授信和放贷前,应通过查询贷款卡信息及其他合法途径,充分掌握集团客户的负债信息、关联方信息、对外对内担保信息和诉讼情况等重大事项,统一授信和适度授信,防止对集团客户过度授信,引进银团贷款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改革和发展现有银团贷款模式,充分发挥贷款卡的作用,对预警授信、保障金融秩序稳定和银行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企业集团信贷管理制度局限性

  1 缺乏有效的识别集团关联企业的方法。各银行都提出要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以对集团客户信贷总量进行控制。由于大企业集团经营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现象普遍,如何识别关联企业,划定集团客户的范围是一大难题。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企业集团范围认定不一致,导致相互担保贷款现象时有发生。

  2 缺乏有效的对集团关联企业相互担保贷款的风险控制方法。对集团关联企业间相互担保贷款的风险控制受企业、银行业竞争环境、经营特点等原因无法解决,风险控制操作空间狭小。

  3 缺乏有效的判断集团客户提供信息真实度的方法。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掌握基本来自企业自己提供的信息,不利于贷前、贷后的风险规避。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是针对具体贷款事由编制的,导致不同银行取得的同一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数据有重大出人。因此,商业银行组织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可供各银行共享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平台,加强对企业信息的判断能力。

  4 总量控制缺乏分行层面的、可实际操作的对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的管理规定。国际上对单一客户或集团客户授信额度一般都有数量规定,但我国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率不得超过10%”,导致分行尚无单一客户授信资本金限额管理,原因是分行非法人银行,无独立资本金,难以确定适度的贷款余额,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对于金融业务量大的区域金融中心、企业集团发展迅速和集中的地区。缺乏对应的量化管理指标,不利于风险控制。

  5 商业银行实行的主办行、协办行制度不利于分行对企业集团的信贷风险控制。集团客户习惯于多头分散贷款,而信贷风险却要实行总量控制,在一个分行内部主办行、协办行制度在具体实施时必然会发生信息摩擦,进一步降低了分行对集团客户的整体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效率,不同银行间的信息交流和对企业集团的整体风险防范和控制会更加困难。

  企业集团贷款数额巨大、涉及面广、借款银行多、借款主体复杂,和银团贷款有一定的边缘性,可将银团贷款政策针对性完善之后应用到集团贷款管理中来,解决目前集团贷款出现的问题和所面临的风险。

  三、改革和发展银团贷款模式的意义

  1 银行监管部门的法定地位使其在把握企业集团信贷总体状况时比单个商业银行有明显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商业银行充分了解借款企业信息、降低不良贷款数量和比例、防范集团客户贷款的系统性风险。

  2 对企业集团统一授信管理提供具体的、量化的和可操作性的办法。对统一授信的集团关联企业的范围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办法,这是对集团客户授信科学管理的基础,有效识别关联企业及其内部交易行为。对关联企业的识别,应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持续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3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减少信息分散和信息摩擦造成的效率损失,使得金融机构可以做到对整个企业集团贷款风险的预先防范控制,避免对集团客户过度授信和放贷。

  4 企业集团客户业务扩展迅速、对外投资形式多样、资本运作周期长,资金往来频繁,贷款需求量大,贷款频率高,快速处理模式可大大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银行审贷成本,急企业之所急,减少贷款费用,降低借款企业负担,提高效率。

  5 对企业集团统一贷款、总量管理,和企业集团信贷资金“统借统还”模式对接,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内部关联企业互保和循环担保行为,降低企业内耗,有利于减少互保和循环担保行为和风险。

  四、改革企业集团信贷管理的政策建议和发展对策

  一方面,银团贷款一般限于新建项目、扩建项目,针对的是项目贷

  款,项目贷款还款能力、收益等具有不可预见性、不确定性,使得银团贷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有必要改革银团贷款模式的这一特性。

  另一方面,一次性银团贷款无法满足企业集团日常性业务的大量资金需求,改革项目性银团贷款为企业集团贷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1 由银监会牵头、各商业银行参加组建固定的银团贷款委员会,使银团贷款由临时性转向长期性、一次性转向永久性、项目性转向企业性、单次牵头行转向轮值牵头行,建立轮值牵头行制度,形成银行集团贷出资金、企业集团借入贷款的集团对集团的平等资金借贷关系,各银行从“竞争”走向“竞合”。

  2 企业集团的认定。以关联企业为主导,包含母子公司、总分公司、参股、家族式、合营、联营、担保关联企业等,组成单位由成员企业申请、企业集团上报、银团贷款委员会审核确认。由于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等企业受相关政策的限制,部分企业签订互保协议或者反担保协议,此类公司综合考虑并入企业集团框架。企业集团认定后合并企业集团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主要报表,剔除企业集团内部的产品购置销售、资产出租租赁、资金转移、财产转移、债务转移、资产债务重组等关联交易经济活动带来的内部非实质性资产负债变动,统一财务报表提供给银团贷款委员会,改变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防止企业集团通过内部关联交易、内部转移资产债务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变相悬空银行债权。

  3 银团贷款委员会在“客户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基础上建立一个银行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及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统一对集团客户进行评级、授信、资产负债评定、大额贷款发放、债券发行、贷款担保等债务性管理,利于进行总量控制和风险提示,防止集团客户多头套取贷款。各银行可在此基础上建立集团客户小组,全面负责对集团客户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跟踪监管工作,进一步确定分行层面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真正做到统一授信。

  4 实行企业集团贷款卡管理。对企业集团发放主卡、对组成企业发放副卡,项目贷款应一次审报、分批审贷、不得划整为零,企业贷款随借随贷,对企业存款和集团贷款进行有效的时时动态管理。防范对集团客户过度授信、贷款总量失控,随时掌握集团客户资产负债的变化,对“统借统还”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对企业集团在各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临时账户等各类账户进行统一管理、适度授信,随时掌握企业集团的银行存贷款数量、资金流向、还款能力、拖欠风险等。

  5 在统一授信的前提下重视对承贷主体的选择,由牵头行牵头组建贷款项目组,根据集团客户的不同性质,确定合适借款主体,注意避免因借款人选择不当而产生的结构性问题。对大额贷款额度进行合理分配,例如,以前三年该企业集团在各银行贷款比例余额平均值确定基本比例;对于小额贷款各银行可自行办理,但归入集团客户贷款总额。

  6 对外担保有可能成为或有负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风险,进一步给投资人或其他债权人带来风险。改变对企业或有负债范围确定,将对外担保合并入或有负债科目内,并计人企业集团的授信额度内。设定贷款担保等级额度,由组成企业上报、企业集团核定、银团贷款委员会确认,在一级额度内无需担保、二级额度需其他非相关企业担保,担保行为通过贷款卡纪录,总量控制和预警授信,有效减少关联企业互保行为。

  总之,目前银行贷款过分地依赖于集团客户,且过度授信突出,贷款风险加剧,改革现有银团贷款模式,导入银团贷款委员会制度,统一对集团客户授信、放贷、贷款管理,弱化银行业的信息劣势地位,降低贷款系统性风险、企业集团的贷款费用和银行的放贷成本,具有突破性意义。

【贷款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额贷款自查报告10-26

小额贷款公司自查报告05-29

小额贷款公司自查报告10-17

小额贷款公司自查报告5篇01-27

小额贷款公司自查报告(5篇)03-30

信用社新增贷款投向自查报告09-10

贷款委托书06-30

在贷款公司实习报告05-27

贷款工作计划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