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08-08 02:34:52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生态学实习报告合集八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9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态学实习报告合集八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习报告阶段

  编写实习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习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习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习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习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习,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习,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习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习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习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习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习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习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习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习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习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习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2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经典哦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3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4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与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与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与作用可以起到净化与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与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1)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6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7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

  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

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8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四)》。”

【生态学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学实习报告06-24

生态学实习报告09-30

生态学实习报告三篇05-08

生态学实习报告汇编十篇11-04

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09-17

MaxEnt生态学模型在引种区划的应用论文05-04

实习的报告04-17

实习的报告10-27

实习报告08-24

实习报告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