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的革新
我们以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开发为例,让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学综合实验。中药炮制实验:将买来未经过加工的丹参、三七药材进行炮制。中药化学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将自己的药材进行提取、精制,并且利用化学检识和薄层色谱进行定性分析。药物分析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将提取所得的药材浸膏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利用归一化法确定提取产品的纯度及其他杂质含量,同时学习使用精密仪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如果产品纯度不能达到标准,学生就重新回到中药化学实验室进行重结晶操作,直到提取的产品纯度及各有关物质均达到标准为止。中药制剂实验:提取的药材浸膏和辅料按照一定的处方做成滴丸,并进行外观形状和重量差异检查。中药药理实验:通过中药制剂实验制得的滴丸,来到药理实验室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学习动物给药、取血、解剖等操作以及检测流程,利用实验原始数据制作药时曲线,确定半衰期、血药浓度等。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一个中药研发的各个过程分别贯穿在每个基础学科的实验中,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及药物分析、中药药理这五门实验课程有效融合,学生切身学习和体会了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又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各种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展设计性实验
项目。关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自选题目,前期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操作难易、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立最佳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从准备实验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前期的配置溶液、挑选仪器到每一个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等。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对实验方案提建议,但是要由学生自己分析和下结论,这种设计性实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中药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发出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实训等教学软件,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部分中药剂型的生产操作流程,以及制药设备的外观结构、车间设计规范和GMP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开发出的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系统软件,学生上课地点在电脑机房,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进入中药注射剂生产模拟操作系统,观看全部的注射剂生产过程。这种网络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丰富实验资源,也使学生对生产操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他们以后进入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多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改革后实验教学考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积极主动性、实验课堂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度、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书写和实验成败等。二是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理论考试主要涉及一些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实验仪器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实验操作考试可以采用抽签、单人考、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模式,这种考评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课。
四、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的主体,在教书育人、资源配置、管理协调、对外服务等方面起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现代教育新知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师定期开展培训,以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需要。可以建立实验人员的在岗培训及深造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业务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人员进修学习,可以参加学习研讨班、到兄弟院校听课学习,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也可以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如引进知名药厂的工程师,加强生产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应用性。学校可以定期与相关供应厂商联合举办新型仪器设备讲座、大型仪器设备展览或其他形式的业务培训班。
实验教师通过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对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可以在工作中及时排除仪器故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学校还应该鼓励实验教师积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项目,或者参与到理论教师的课程改革和课题组科研项目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的融会贯通,使实验教师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学校还应该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实验教师采取鼓励性的优惠政策,使实验教师的工作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对中药学实验教学进行以上几方面的改革,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实验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力求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具有实践和创新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中药学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多种认知性教学相结合
中药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辨认、识别上百种的中药药材。很多中药名称相似,形态功效却差别很多,还有些中药外观很接近,非常容易混淆,这些都使中药药材的辨认、识别、记忆增加了不少困难。为此,首先我们在认知性实验中,在用实物中药做实验的同时,引用临床病例教学视频做为有益的补充,拓展实验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感官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其次,实验室特别制做了一批中药药品柜,将中药放置于白色透明广口瓶内,陈列于药品柜中进行展示,学生们在实验课期间及课余时间随时可以来药品柜处进行中药材的辨认、记忆,增加了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中药材的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引入现代化仪器设备
2.1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
实验室配置了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用于实验教学中,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是集显微镜观察——电脑实时成像——教师电脑与学生电脑共享图像——电脑网络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辅助系统。学生在观察自己试验材料的同时,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与教师的讲解材料进行对比观察,不懂之处可以随时通过电脑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实验印象更加深刻,也更有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实验讲解的同时共享自己显微镜下的图像,也可以通过主电脑实时了解到每位学生所观察的图像,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教师的实验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
2.2中药学检测设备的应用
现代化中药学离不开现代化的中药检测设备,为了更好的与国际化检测技术相接轨,培养中药学优秀人才,实验室配备了全进口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检测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习到先进的药学检测方法,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进入药学及其相关检验、检测部门,避免企业的二次培训,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改善、实验设备的齐全,更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我系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技能培训,积极学习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知识,鼓励教师继续进修深造。在实验课教师配备上,实行一名老教师与一名青年教师组合,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厚,而青年教师往往对于现代化技术及电脑网络精通,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在一起授课,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使实验课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举行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大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提高的步伐,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结束语
培养现代化中药学优秀人才,使我国从中药大国逐渐转变为中药强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吸取前人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提高,做好中药传承与发展创新工作,并结合自身教育优势,扬长避短,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中药学教育改革的新路。
1、实验课程学时偏少
与中药学专业本科相比较,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实验课程学时偏少。我校2011级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实验课程共205学时,而相同课程中药学专业本科为241学时。以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为例,中药学专业本科为48学时,专升本为36学时。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在专科阶段,中药药剂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程,但是中药药剂学实验受条件限制,实验过于简单,课时过少,急需在专升本教育阶段予以加强。
2、课程设置改革
2.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
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与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应注意以下两点:(1)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升本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培养的学生知识水平应达到本科标准,为避免与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雷同,必须根据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适合其特点的课程设置方案、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符合人才需求。必须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除了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应增加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防止“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2.2做好专科与本科知识结构的衔接
在专升本学习期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解决好专升本教育存在的知识结构衔接问题[2]。专升本教育是在专科基础上的提升教育,按理来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不必再重复学习,但是,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院校,所学课程及教学重点存在差异,并且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与本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学生遗忘较多,且有些知识陈旧,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予以更新。尽管学生在专升本入学时皆通过了严格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考试,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的专业基础一定能满足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培养规格要求及课程相关性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做到“有增有减”。如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中药学专业本科课时为80学时,专升本为64学时。实践证明,这样的课时设置是科学合理的,既考虑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也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2.3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采取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将课程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进行分类。在设置时注意课程的整合,摒弃重复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按序形成。在课程设置上,除强化中药学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增设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分子生物学、中药鉴定现代研究、生物药剂学、中药炮制现代研究、药学文献检索及科技文体写作等课程,使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应通过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强实验教学是适应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培养要求,有助于对理论课程教学成果的促进和检验。应适当增加相关实验课程的课时数,与中药学专业本科相关课程学时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结语
近年来,根据形势变化,我校对中药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进行初步改革,部分课程设置的改动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必须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并符合专升本教育的教学特点。中药学专业升本课程设置在科学选择课程的基础上,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使之符合专升本学生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1、辛开苦降,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肠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胃脘位于中焦,乃脾胃升降之枢纽,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为升降,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若脾胃升降失常,食积化热或外邪乘虚而入,中焦气机阻滞不畅,出现心下痞满或痞痛。治疗方面,单用寒凉则犯虚之戒,只用辛热则邪气更实。治疗基本方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人参、黄芩、干姜、炙甘草各9g,黄连6g,大枣5枚。恶心、呕吐加竹茹10g、橘皮10g;气滞腹胀加厚朴15g、枳实10g;反酸明显加乌贼骨12g、瓦楞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4周为一个疗程。例一:吕某,男,42岁,2009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上腹部胀满不适一月余,诉一月前饮啤酒后受凉,自觉胃脘部有物堵塞,时有嘈杂,嗳气口苦,恶心,不思食,大便不爽,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胃镜示:慢性胃炎、胃下垂。治以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炙甘草6g、吴茱萸3g、乌贼骨15g、厚朴15g、佛手10g、青陈皮各10g,6剂后脘胀、嗳气大减,思食,守上方加人参10g,续服6剂,脘胀嗳气消失。按:此患者实属中医“痞满”范畴,本例患者由于饮酒后受凉,导致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发为心下痞满,是以用半夏、干姜开痞散寒燥湿,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佛手、青陈皮疏肝行气,乌贼骨制酸护膜,吴茱萸与方中黄连合左金丸泄肝和胃泻火,众药合用使气机调畅,湿热得解,痞满自消而诸症得除。
2、清肝和胃,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ulcerDU)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吞酸”范畴。《内经》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胃不和之病,其因有二,一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本经自病。一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食积气滞,郁而化热。临床可伴胁痛、口苦、烧心等,治宜清泻肝火、燥湿健脾。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药用半夏、人参、黄芩、柴胡各10g,黄连、干姜、甘草各8g,吴茱萸3g,乌贼骨12g,蒲公英30g,佛手10g,白芍15g,5周为一个疗程。例二:胡某,男,4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主诉胃痛5年之久,期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为灼热痛,痛连两胁,并有口苦、口干、反酸、嗳气、失眠、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经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方药组成:半夏、人参、黄芩、柴胡各10g,黄连、干姜6g,吴茱萸3g,乌贼骨10g,生大黄(后下)8g,炒麦芽12g,蒲公英30g,白芨12g,大枣4枚,甘草6g,每日一剂,服用上方,一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思食,大便通畅,仍有口干、嗳气,守上方加陈皮、苏梗各10g,天花粉15g,续服6剂,疼痛、反酸等诸症消失。按:方中半夏、干姜燥湿健脾,黄连、黄芩、蒲公英清热泻火,柴胡疏肝,乌贼骨、白芨收敛生肌,制酸止痛,吴茱萸性热与黄连大寒之品同用,共收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效,大黄清热通便,炒麦芽消食健脾,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泄热和胃、燥湿健脾之功。
3、升清降浊,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
化疗相关性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的癌症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药物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关系到化疗能否继续进行。因此,研究化疗相关性呕吐的中医治疗,充分发挥中药便、简、验、廉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胃气以降为和,脾气以升为顺,脾升降失司则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则吐因作,加味半夏泻心汤能升清降浊、和胃止呕,因此有显著的止吐作用。例三:车某某,男,56岁,2011年4月6日初诊。患者于一月前因食道癌在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化疗过程中频繁呕吐,苦不堪言,经补液等多方治疗后缓解。今来我院再次化疗,继续上次化疗方案,第一天即呕吐不止,遂求助于中医。刻诊:呕吐频作,吐出白色痰涎,口苦、乏力、气短,消瘦,纳差,舌质红,苔腻略黄,脉弦滑。辨证:脾胃虚弱,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药用:半夏12g,黄芩10g,人参12g,甘草6g,黄连6g,大枣8枚,砂仁6g,陈皮10g,茯苓15g,干姜10g,炒山药15g,二剂后呕吐减轻,连服五剂,呕吐未作,顺利完成化疗。按:食道癌术后化疗,导致胃气大虚、脾运失健、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故以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为大法。《药性本草》云:半夏,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祛胸中痰满。故为君药,臣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于君药配伍,共成辛开苦降之剂,人参、山药、大枣补中益气,砂仁、陈皮化湿止呕,茯苓利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药到病除。
4、健脾利湿清热,治疗肠炎
肠炎日久之后,又伤脾胃,常兼腹胀、纳差乏力、四肢怠惰等脾胃虚弱之症。故单用清热利湿之方,往往难以奏效,必须扶正祛邪,方能收效。半夏泻心汤中黄芩、黄连、半夏清热燥湿止泻痢,党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以扶正,再以少量干姜温中以防芩连之苦寒伤胃。因之能使热清湿去,脾气健运而下痢止矣。例四:刘某某,女,35岁,泄泻五日,日三四次,无脓血,亦无里急后重,在家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四日,泻仍不止,遂来求诊。刻下饮食不思,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不适,肠鸣辘辘,口干,口苦。不思饮。舌苔黄腻,脉沉细弱。辨证: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药用:半夏10g,黄芩6g,黄连4.5g,党参10g,甘草10g,干姜6g,车前子(包煎)20g,葛根20g,三剂。二诊:一剂泄泻止,三剂后心下舒适,黄腻舌苔退化。惟纳谷仍差,原方加焦三仙各15g、炒山药15g,再服三剂,诸症悉除。按:半夏泻心汤证盖中土,虚衰则水湿失运,脾胃损伤则升降障碍。热笼于上而呕恶,寒积于下而泄泻。至于治法,则以补脾胃、通痞结为其首要,然止吐泻、调寒热、补中启痞之方,莫过于半夏泻心汤者。目前,急性胃肠炎患者多以输液治疗以补液,这不失为纠正脱水的有效方法,若再加较多的抗生素治疗,对于调整胃肠功能是有害无益的,更损脾胃,故笔者多以本方调理脾胃之升降,取得很好的疗效。
【药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精选4篇)08-15
药学实习总结08-26
药学的实习报告07-18
药学实习报告11-28
药学个人实习总结11-20
药学自我鉴定05-19
药学类实习日记11-22
药学专业实习报告09-30
药学自我鉴定范文09-14
药学实习自我鉴定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