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小妇人》汉译本的比较探讨论文

时间:2024-08-05 13:08: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小妇人》汉译本的比较探讨论文

  1 研究背景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小妇人》汉译本的比较探讨论文

  自20世纪80年代将女性视角纳入翻译研究领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女性主义翻译表示关注。西方主要代表人物有加拿大著名学者兼翻译理论家弗洛图和西蒙。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源自西方,目前还处在“介绍、梳理的初级阶段”。如穆雷所说,对于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来说“更具学术价值的还是在中国的情境中发展和丰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小妇人》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当时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熏陶使得小说中反复出现了当时的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这便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奥尔科特原本的思想与意图,对其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要能做到更加贴近原作。迄今直接讨论该小说汉译本的文章有两篇:王莲生在《现代语文》上发表的《〈小妇人〉两个汉译本比较研究》,及张硕在《西江月》上发表的《〈小妇人〉中译本翻译批评》。另外还有两篇硕士论文:陈佩宇运用“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分析《小妇人》汉译本和李丹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研究《小妇人》的汉译本。因此对《小妇人》的汉译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必要。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该理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 充分汲取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翻译理论以及后现代各种思潮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以女性主义的立场为出发点,以为女性服务为宗旨,把符合女性要求作为翻译标准,以延伸女性话语权为翻译目的。该理论通过重新定义忠实标准、强调译者主体性、提倡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及采取一些激进的翻译策略,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发起了挑战,不断注入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以达到其预期的翻译目的。西蒙指出女性主义写作和翻译相通, 都想在意义中突出女性的主体性。戈达尔德(Godard)更为大胆地声称:“在女性主义理论 的话语中,翻译是生产,不是再生产。”弗洛图在论著中总结了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当中的三种翻译理论策略:增补、加写概述和脚注、和劫持。她们认为翻译不单是具体的语言“技巧”问题,还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就是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地位。

  3《小妇人》汉译本比较

  以下选取了《小妇人》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以下简称刘译),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以下简称王译)进行比较研究。该文依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增补、加写概述和脚注两个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方面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比两个汉译本。

  3.1 增补

  作为一种干预策略,增补通常是女性主义译者用来补充添加一些原文中缺失或隐藏的信息,旨在加强女性形象。西蒙曾说过增补是用来弥补语言之间的差异。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译者认为应该用女性主义价值观改写原文。翻译时采取增补策略,添加一些她们自己的看法,以重视女人的感觉及情感表达.如:

  1)“We’ve got Father and Mother, and each other,”said Beth contentedly from her corner.(Alcott,2012:1)

  刘译:“但我们有父母姐妹,”坐在一角的贝思提出抗议。

  王译:“可我们有爸妈和姐妹相亲啊!”贝丝坐在角落里,倒是心满意足地说。

  从原文我们可以看出马奇家的四个女孩坐在家里,为他们的贫困叹息着。当她们抱怨生活时,贝思提出了异议。对比这两个汉译本,显然王之光的译文恰当的保持了原文的内容。然而,刘春英和陈玉立的译文增添了“抗议”,来表明女性意识。因此,给我们一种感觉,女性译者的表述暗示女性对命运的抗争。

  2)“Some poor creeter came a- beggin’, and your ma went straight off to see what was needed. There never was such a woman for givin’away vittles and drink, clothes and firin’,”replied Han?nah (Alcott, 2012:18-19)

  刘译:“一些穷人来讨东西,你妈马上就去看他们需要什么。她是天底下最菩萨心肠的女人,”罕娜答道。

  王译:“有个穷棒子跑来讨饭,妈妈马上就去了,说是去看看人家缺什么。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女人,把吃的、喝的、穿的和烧的都送给别人”汉娜回应道。

  3)“How kind you are, sir!”(Alcott, 2012:83)

  刘译:“你真是菩萨心肠,先生!”

  王译:“您心肠真好,先生!”

  4)“How kind you all are! Mother will accept”(Alcott, 2012:233)

  刘译:“你们都是菩萨心肠!我妈妈肯定会答应的。”

  王译:“你们真是太好了!妈妈会愿意的。”

  对比发现,刘译本都使用“菩萨心肠”描述人物非常仁慈的,充满爱心。在汉语中“菩萨”作为女神比喻心肠慈善的人。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译者更喜欢用“菩萨”来形容人心地善良。这样不仅准确的表述了原文的意思,而且为了使读者更易理解。总之,刘春英和陈玉立的译文增补了“菩萨”,使得译文在更好的表达原文内容的同时更具女性主义意识。

  3.2 写概述和脚注

  很多书都有概述。读者习惯在正式阅读之前先读概述。它经常包括写作意图,背景,以及翻译目的及策略。女性主义译者往往采用加写概述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干预以突出女性的地位。

  从《小妇人》刘春英汉译本的序言,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她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首先,她非常喜欢这本小说。四姐妹的形象打动她。她描述了小说的类型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主题思想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她认为小说中四姐妹反映了美国精神——独立和自力更生。然而,当时大多数的女性还不具备这些特征。《小妇人》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如争取妇女解放和妇女权利。可以看出,译者刘春英了解这些,在翻译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体现马奇夫人和四姐妹的女性主义意识。刘春英在概述中还提到奥尔科特致力于妇女选举运动。这使得读者更充分的理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然而,在王之光的译本中没有加概述。

  此外,通过分析加写注脚,也可以发现男女译者在加注方面的不同。 他们的译本分别有100多个注脚。这些注脚主要解释不好理解的词语,如人名,地名,书名,一些法语和德语词汇。然而,女性译者因其女性意识十分注重介绍一些女作家给读者。而作为男性译者王之光却在这些地方没有加脚注。例如:

  1) 刘译本中对UNCLE TOM(Alcott, 2012:61)加注“女作家斯托写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显然,她们强调这是女性作家写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

  2) 刘译本中对 Edgeworth (Alcott, 2012:109)加注“埃奇沃思:英裔爱尔兰女作家,以写儿童故事和反映爱尔兰生活及风土人情的小说著称。”而王译本中的注脚为“爱尔兰作家”很明显,刘译本更加注重女性作家的介绍。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这位女作家。然而,王译本的脚注只能介绍了埃奇沃思的国籍。

  3) 刘译本中对Miss Burney (Alcott, 2012:227)加注“伯尼:英国女小说家,作品多写涉世少女的经历。”刘译本说明伯尼是英国女性小说家小姐,而且还着重指出她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少女的。因此,可以看到女性译者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并以添加脚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她们。

  相反,王之光译本中,有五处脚注补充说明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在第 33 章中,他加注了两处莎士比亚著作中的人物。然而,刘译本就此没有加脚注。

  对比而言,刘春英,陈玉立更喜欢介绍《小妇人》中的女性作家。相反,作为男性译者王之光倾向于向读者介绍男性作家。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列举关于《小妇人》两个汉译本中的例子,证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女性译者译本中的体现。相对而言,作为女性译者的刘春英和陈玉立在译文中运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而使读者更能理解原作。然而,作为男性译者王之光在翻译时仍遵循“忠实”原作的原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其译本中是缺失的。总而言之,在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拓宽了翻译研究范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小妇人》汉译本的比较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范文11-14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6-14

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论文11-19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优)07-02

高校教师教学的评价反思探讨的论文11-27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讨论文11-15

最新工商管理论文之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19

农商银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探讨论文08-14

生态环境保护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探讨的论文08-29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