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4-10-08 03:57:0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52例、观察组(16排螺旋CT扫描)58例,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观察组5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确诊结果:输尿管结合2例、腰大肌陈旧性血肿2例、单纯肾盂积水5例、输尿管狭窄7例、神经元性膀胱5例、输尿管占位5例、肾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20例。对照组52例患者经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6例无显影、16例单侧显影、20例显影延迟;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4.62%(44/52),二者差异显著(2=4.7268,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性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16排螺旋CT;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

  0引言

  泌尿系统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诱发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损伤肾功能,临床要及早进行有效诊治,提高预后[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超声、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不够理想。我院对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无创螺旋CT检查技术进行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52例、观察组(16排螺旋CT扫描)5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3-72岁,平均(55.8±2.9)岁;21例多尿、18例无尿、13例少尿。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55.2±2.5)岁;20例多尿、25例无尿、13例少尿。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静脉肾盂造影进行诊断,在造影前3天禁食产气类食物,造影前1天开始服用泻药,造影前12h禁食禁饮,造影前排尿、排便。取患者仰卧位,摄取腹片,备好腹部压迫带,静脉注射造影剂20ml,腹部加压,静脉注射结束后保留静脉通道,在7min、15min、35min分别拍片1次,必要时延长3h再拍片1次,肾区为重点拍摄区域。观察组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选择东芝16排螺旋CT扫描设备,实施平扫、皮质期及髓质期、延时期增强扫描。取患者仰卧位,由膈顶扫描至耻骨联合处。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高压注射100ml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设置CT扫描参数:120kV管电压、300mA管电流,重建图像间隔1mm、层厚0.5mm,实现曲面图像及冠状位图像、矢状位图像重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①观察组5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确诊结果:输尿管结合2例(3.45%)、腰大肌陈旧性血肿2例(3.45%)、单纯肾盂积水5例(8.62%)、输尿管狭窄7例(12.07%)、神经元性膀胱5例(8.62%)、输尿管占位5例(8.62%)、肾结石12例(20.69%)、输尿管结石20例(34.48%)。对照组52例患者经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6例(30.77%)无显影、16例(30.77%)单侧显影、20例(38.46%)显影延迟;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4.62%(44/52),二者差异显著(2=4.7268,P<0.05)。

  3讨论

  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临床预后与诊断技术高低、治疗方案合理性等有密切关系。诊断的依据主要是具有尿路梗阻的病因、相应症状、不同程度肾功能障碍[2]。体检有时可扪及增大的肾脏。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尿液检查、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B超、CT扫描、肾功能检查等[3]。超声显示肾脏增大、肾盂积水,长期梗阻者肾实质萎缩,肾图呈一侧或双侧性梗阻图形,静脉尿路造影可判断梗阻部位、程度及原因。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通过多维度影像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尿路整体状况,确定梗阻的具体位置、形态、与周边组织关系等,为医师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具体参考[4]。16排螺旋CT以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薄的扫描厚度、更快的图像处理技术而受到大家的认可和重视。本研究中观察组58例患者在16排螺旋CT检查诊断中,对输尿管狭窄、肾盂积水、输尿管占位、神经源性膀胱、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都进行了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达到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存在无显影及显影延迟情况,诊断准确性大大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在肾盂造影检查中肠道气体、腹部脏器等干扰到显影效果,因此难以全面了解尿路全程、病因等情况,加上造影用时较长、需腹部加压,患者感觉到痛苦,又难以避免前后组织影重叠,影响了最终检查结果。相比之下,螺旋CT无需腹部加压、在短时间内可完成扫描,同时可以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多维度重建,清楚显示梗阻部位形态、位置以及尿路狭窄情况、结石、肿瘤等,临床诊断准确性更高。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斌,纪仁浩.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79-881.

  [2]王富山.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3):11-13.

  [3]黄素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37-238.

  [4]黄旅辉,陈世达,李冲云,等.多排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409-410.

【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物联网应用论文10-19

【荐】物联网应用论文10-21

[荐]物联网应用论文10-22

计算机应用论文06-25

物联网应用论文(精华)07-21

游戏在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06-14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07-17

计算机应用论文10-15

【优选】物联网应用论文10-23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