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

时间:2024-05-28 18:41:1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论述认知语言学的三大语言学基础,即生成语义学、认知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范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生成;认知;功能中图

  分类号:H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2(2010)01—0151—02

  任何一个语言学流派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出的,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应该与其前的语言学流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对以前的某个流派进行否定;要么继承发扬某个流派;要么将几个流派融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知语言学从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中吸取营养,但其形成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则来源于语言学本身。那么,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渊源是什么呢?笔者对此试作论述。

  一、语言学研究历史

  语言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传统语法的研究,被称为第一代语言学。其研究领域陕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有限,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性的,即规范人们对语法规则的使用。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被称为语文学(Philology),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Linguistics)。

  19世纪的语言研究被称为第二代语言学,主要运用历时研究的方法和语际比较的方法对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因此第二代语言学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语言研究被称为第三代语言学。其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事是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问世,它标志着语言研究由历时层面转向了共时层面,由规范性转向了描写性。即由规范人们对语法规则的使用转变为客观描写人们使用中的语言。其研究范围更广,研究方法更科学。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或描写主义语言学。

  从20世纪50年代起的语言学研究被称为第四代语言学。其间具有杰出贡献的当然是乔姆斯基,他的转换生成语法被称为一次“语言革命”。他抛弃了描写主义的传统,从人类心理层面对语言进行解释性研究。这是一个划时代

  即只对语言这一客的进步。它标志着语言研究从本体论(体的研究)转向了认识论(即作为主体的人们与语言客体的相互关系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乔姆斯基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他的理论体系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句法自主的观点和语义的边缘地位使师承于他门下的许多杰出语言学家弃他而去。(刘宇红,2006),从而导致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一派别之内又产生了许多与其句法自主观与语义边缘观相佐的其它一些语言学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成语义学的产生。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GeorgeLakoff。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语言研究被称为第五代语言学。第五代语言学与其前的语言学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一,这一期间的语言研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多个语言研究派别同时共存,如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但其中最突出的主流是认知语言学。它们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语言的不同层次。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语言,并探讨认知活动的内在机制。这标志着语言研究从认识论转向了方法论,即主体如何认识客体,以及主体的认知机制。相对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这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因此,认知语言学被称为语言学的“第二次革命”。其二,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都是一些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都是借助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各个层们面进行研究。这也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语言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由最开始只对客体进行描述,到后来对客体进行解释,再到后来研究主体如何认识客体及主体的内在认知机制,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了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方法论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语言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语言学基础之一:生成语义学

  认知语言学不仅从其它学科吸取营养,而且注重从语言学研究本身寻找动力。其语言学渊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成语义学、认知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

  生成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语言学基础之一的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GeorgeLakoff就曾经是生成语义学的主要代表人物。Lakoff因为不满足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的忽视而提出了生成语义学。他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句法和语义是不可分的,语义在句法中起着中心作用(伍谦光,1987)。生成语义学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后来,Lakoff发现生成语义学的研究虽然弥补了乔姆斯基理论体系中的某些不足,但对语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和充分。既然语法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又不能独立于认知。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Lakoff开始大胆地从人的认知心理过程出发来研究语言的结构、意义和应用,从而

  收稿日期:2010-1-8作者简介:郑银芳(1967-),女,湖南宁远人,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部教授、硕士。研究应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7立项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YBB205。

  152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慢慢地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Lakoff将生成语义学发展成了认知语义学,并使认知语义学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生成语义学的核心观点,即句法与语义不可分句法不是自治的也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奠基石。认知语言学的意义中心论也应该归功于生成语义学,因为是生成语义学第一个摆脱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束缚,提出不应该把句法看作是语法基础,而应该把语义部分看成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从而提升了语义研究的地位。Lakoff从生成语义学向认知语言学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由于对语用和模糊等问题的探索要求生成语义学家们另辟蹊径,另一方面是Lakoff语言观的改变。据Lakoff自述①:“1975年的时候,我熟悉了研究心智的身体化理论(anembodiedtheoryofmind)的各类认知科学的成果———包括关于颜色感知的神经生理学理论,原型和基本范畴理论,LenTalmy)关于空间关系的概念,以及Fillmore的塔米(框架语义学。这些理论使我认定,整个关于生成语义学和形式逻辑的研究都是没有出路的(hopeless)。于是我和Talmy,Langacker Fauconnier一起着手建立一种新的语言学,一种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融合的语言学,它叫作认知语言学,一种正在蓬勃兴起的科学研究”(刘宇红,2006:56)。

  三、语言学基础之二:认知语用学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科学。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社交和认知两个方面去研究语用。将语用视为一种社交现象,主要关注交际中话语产生和理解的各种社会文化等制约因素;将语用视为一种认知现象,则关注信息处理的认知参与过程。前者属于社交语用,后者则属于认知语用。“认知语用学就是根据认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冉永平,2002)。它是语言去研究语言运用的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的一部分。语用现象存在认知基础。因此“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认知语言学都是以语用学为取向的一种语言学。在方法论上,认知语言学是一种认知方法,因为它是以用法为基础的模式;在理论上,认知语言学是一种语用理论,因为在语言分析中它强调语言的功能”(冉永平,2002)。具体来说,认知语用学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孤立地研究语言到研究一定语境中的语言。因为语用学反对脱离现实生活和语义环境孤立地研究抽象的语义,认为语义研究不能脱离语言使用者—人,也不能脱离语境。而语境包括了语言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的认知体系等等。这样就将人的认知融入了语言研究。

  (二)将隐喻研究纳入了语言研究范围。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排斥隐喻研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方式,隐喻语言是一种非正常语言,对它的研究只能算作修辞研究而不能登入“语言学研究”这一大堂之内。而语用学则将隐喻当做正常语言来对待。这为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空前的关注和重视打下了基础。

  (三)用含意推理解释语言理解,不仅提出了句子意义向会话含意的推导,而且提出了会话含意的推导原则。特

  别是斯珀珀和威尔逊(D.Sperber&D.Wilson)的关联理论关联将人类认知的相关性引入语言理解理论也成了认知语用学的基本内容。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人类交际,认为人类交际(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非常强调认知语境和认知推理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

  四、语言学基础之三:功能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除了生成语义学和认知语用学之外,还有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以人为本,以社会为背景的理论学说。它所关心的是社会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交际意义。这种意义“从来就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互动过程之中”(朱永生、严世清,2001:129)。因为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都是在反对乔氏生成语法为首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双方都是功能主义大家族中的两个主要代表,故双方存在共同研究初宗。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许多观点。如:意义观、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等都对认知语言学有过较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也在诸多方面存在互补性。因此,有人大力主张功能与认知联合,以建立“认知功能语言学”模式(张玮,2004)。

  总之,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的产生既符合现代语言学发展的趋势,同时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哲学上来说,它基于一种全新的哲学理念—体验哲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吸取了经验联想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有益成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生存语义学,认知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是其基础。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2]Lakoff,George,&Mark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3]Langacker,R.W.Concept,ImageandSymbol:TheCog-nitiveBasisofGrammar[M].Berlin:MoutondeGruyter1991.

  [4]Talmy,L.TowardsaCognitiveSemantics,vol.1:ConceptStructuringSystems[M].Cambridge,Mass.:MITPress,2000.

  [5]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运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冉永平.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J].现代外语,2002(1).

  [7]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张玮,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互补性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学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7-23

认知实习心得06-17

认知实习报告05-17

认知实习报告08-15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04-22

专业认知实习日记06-15

建筑认知实习报告09-04

石油认知实习报告07-30

工程认知实习报告10-13

认知实习报告最新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