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时间:2024-06-25 09:52: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1

  摘 要:统计学是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越来越不可分,借助计算机技术,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具体,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

  关键词: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是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越来越不可分,借助计算机技术,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具体,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将就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维集成效应,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优越性是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在统计学教学中会涉及大量数据、公式、图表以及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分析,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可以通过课件生动、准确地将统计过程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抽样分布”内容时,如果只通过传统方式的理论推导会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而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过随机模拟的手段,将不同样本量情况下的抽样分布都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接看到模拟过程,这样生动直观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可以将主要教学内容以不同字体、颜色、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真正达到传递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2、充分发挥Excel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各高校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所应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Eview等,这些软件具有很强的统计分析功能,但由于这些软件大多采用英文操作界面,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而Microsoft Office中的Excel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它不但具有表格的计算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其中包括统计教学中常用的各种统计数据模型(比如:统计数据的采集描述和整理、统计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参数估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等),把Excel软件应用到统计学教学中,会使统计学的计算和分析容易很多。例如:现有大量的原始调查资料需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汇总,还要给出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最终处理分析结果,要完成上述统计工作首先就要对原始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然后根据统计整理方案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接下来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最后将汇总计算结果绘制成统计分析图表。这一统计工作如果采用手工方式会费时费力,但采用Excel 软件就会轻松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在Excel软件中输入原始数据,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数据工具可以实现数据的分组、排序、筛选,利用分类汇总功能还可以对数据分类进行求和、均值等的计算,最后利用图表制作功能可将计算结果绘制成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从而再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给出最终的处理分析结果,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就会使统计过程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采用了全新的计算机教室授课方式,在计算机教室中安装上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比如:远志多媒体系统、极域电子教室、凌波电子教室等),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这种多媒体教学形式就是利用一套软件,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上,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教学广播、教学监控、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等一系列教学管理与监控,来辅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此系统融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先进思想,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既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也使教学更加直观、互动,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飞跃。

  3、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在统计学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充足的学习资料、多样的学习方式,也使教师能够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场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统计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等教学信息,在课前,使学生利用网络登录平台,就能够查阅与课程配套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预习。学生了解了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在课上听课时就能抓住重点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学生还可以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去下载教师的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料,反复播放观看课上没有听清楚的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后自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在线答疑向教师请教交流,教师也会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而且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教师还可将其作为代表性问题在课堂上为全体同学讲解。最后学生还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对各节、各章所学内容进行答题测验,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结合学生在线自测的成绩也可以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因材施教。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统计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必要性

  统计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黑板+粉笔+教案”的形式在教室讲课,学生盲目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学生抓不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师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现象严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统计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投影机、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采用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授课的全新授课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联网,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且教师也免去了上课时板书书写的劳累,集中精力去讲课,节约课堂时间。另外,在统计学传统教学中,由于需要采用手工手段对调查资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不免存在及时性差的问题,而且有的分析处理步骤是手工不能完成的,这会使学生不能全面认识统计工作的过程、功能。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统计学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能够非常方便地连接各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及分析图表,并能使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和动态功能来向学生演示处理过程,将统计课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更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统计学教学中,能够推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使统计学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三、结 语

  统计学是在搜集、整理、汇总、描述和分析数据资料基础上进行推断和决策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不断涌现,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计算机应用论文2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课堂中可以把声音、光影变化、动画、影片等素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客观感受、感知评价自己的动作,及时反馈自身动作的方式信息,从而提高课常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按10个一个小组,进行用多媒体进行录像,然后回放,在回放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来找出动作中的不足点。这样反复进行,只要找准了结合——教学肯定会有大大的提高。其次,在舞蹈表演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升艺术形象。艺术作品的“大制作”到来,舞蹈艺术也不甘落后,多媒体舞蹈应运而生.舞台的舞蹈表演早已联是单纯依靠舞蹈演员跳出的舞蹈动作、造型来进行表演,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来表现出舞蹈动作与舞台舞美相互配合的流动的视频画面,这样出来的舞蹈形象其效果活泼、生动。例如:舞蹈作品《荷塘莲语》在全方位的LED屏幕辅助下整个舞台呈现出梦幻的3D效果。领舞家纪家萱运用古典舞的腰功完美的诠释“莲”的娇柔,配合LED屏则充分的突出了莲叶,时而变化出含苞待放的'嫩荷尖尖角。舞蹈的高潮部分,演员们在舞台中央组成的硕大莲花与LED屏里绽放的立体花朵融为一体,给人奇妙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让舞蹈表演更加具有表现力,感染力,拓展舞台表演空间,增强舞蹈表演中的气氛,提升舞蹈表演表现力与震撼力,营造舞蹈表演独特的意境。

  2计算机与舞蹈教育结合应解决的相关问题

  目——舞蹈教学改革就是要将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作为重点,研究如何发挥现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率,达到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目的。怎样才能更为高效的应用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学舞蹈教学无缝结合,这是一个嗜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2.1加强高校的计算机硬件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的舞蹈设备因各相关原因而比较陈旧,这就耍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设备更新。为体现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舞蹈教学改革的作用,应该以计算机为核心对舞蹈教学设备进行更新并逐步完善,使得舞蹈教育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加强,让要得能有所用,促进舞蹈教学的改革。

  2.2校园各种软件环节的开发完善

  多媒体环境纱建立舞蹈教学资源库已经是迫在眉睫了,高校每届学生舞蹈比赛视频,学生上课视频,舞蹈表演的视频图片,以及精品舞蹈课程视频,都应该建立并保存在资源库供学生查说观看,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提高。除此以外,还应该建设校园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多媒体网络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对于舞蹈教学资料的保存与信息的交流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利用校园网格,可以建立舞蹈知识网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进行布置相关内容,让学生先根据自身基础和能力进行自主练,随时观看点击网站查阅和学习。如此一来,即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丰富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空间,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2.3提高幼儿师范舞蹈教师计算机水平

  提高舞蹈教师计算机有很多途径,比如: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参加计算机国家培训、自学等方式。同时各学校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计算机运用方面的奖励条例,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各教学之间、学校之间还也可以加强教学交流学习以及教学资源的交流等,实现资源共享。国骨幼儿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来普及艺术教育的摇篮。随着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深入,幼儿园及中小学艺术教育已经采用新课程标准体系进教学。因而高校的舞蹈教育也就有针对性的改革而发生战略性调整。历史赋予教育新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就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及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学,使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数字化等手段的教学与学生形成互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为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应运而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此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的沿习下来,所以,今后计算机技术需要时间来联断的建设和完善,但它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展现出的发展速度和能量是惊人的。

  3结束语

  当前幼儿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面临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时间不足已及教师力量久缺等问题。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大部分问题同。因此幼儿师范院校需要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发展,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关键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合时的设计配备和技术支撑。我们应该加强资金投入,提进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毕业时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使他们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而Word、Excel、PPT则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内容,因此,学生必须要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提升计算机水平、如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就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有效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方法,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职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课爱走神,如果课堂授课内容没有吸引力,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能够为接下来的成功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师创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问题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目光,促使他们对问题展开思考,让其置身于问题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有实际生活素材作为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在多维度中拥有自由的空间,从而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如,在“公式与函数”这一节内容中,我就在教学中引入了游戏情境。首先,我展示了一幅王者荣耀的图片,问道:“同学们平时玩不玩这个游戏?大家的战绩如何?”学生们纷纷回答:“玩儿,有胜有负。”我又问道:“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excel表格来统计出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呢?”学生们的兴趣被我一下子带动起来,这就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铺垫。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化情境导入新课,能够消除他们内心对于excel的畏难情绪,从而顺利地开展新课。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开展小组教学,提升学生水平

  每个人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如果在听课后进行自学,就会出现吸收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提升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完成的项目,把好学生和差学生搭配分组,让他们一起完成相关任务,小组成员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启发,从而共同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小组项目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其通过组内讨论和交流,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如,在学习PPT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喜欢的素材,并在课堂上机操作时将素材做成演示文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在上机过程中,我要求每组学生的PPT要漂亮、大气,最后评比环节要评出模板最漂亮的组。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进行制作,我在指导时发现有的组已经可以熟练运用动画来增加演示效果,通过幻灯片的'切换,加入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声音,最后达到自动播放的效果。各个组的PPT风格都不相同,有的是简约、有的是山水、有的则是古典、甚至有的是动漫,最后由学生进行投票选出PPT做得最好一组。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交流彼此新想法,共同完成PPT的制作过程,这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要求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学科。在学生计算机授课中,教师必须明白“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职业教育的原则,从而把握好理论授课与上机操作间的关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重视学练结合,先学习演示教学实例,再让开展上机操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针对一些学生有电脑的情况,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通过实战来提高应用相关软件的能力。如,在每节上机课前,我都会在已有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任务。在“word编辑”部分,要求他们能够对短文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如,字符、字间距、字体、缩进字数、行间距、插图等;在“excel表格操作”部分,要求他们能够对数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如,行、列的求和、成绩的统计、汇总、如何将excel变成直观的柱状图和饼状图等;在“PPT制作”部分,要求他们能够对图片和文字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如,设置模板的背景、幻灯片位置变化、简单动画的插入、背景音乐的播放等。这些操作,学生们都很乐意配合我来完成,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我可以掌握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进度。

  4抓紧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根据艾宾浩斯定律,我们可以得知,人如果在两天内不复习学过的新内容,就会忘记一大半所学内容,由此可知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在授课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复习,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内容消化掉,使其能够及时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计算机水平。在学习中,学生也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教材内容,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自己的记忆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如,在“word编辑”中,课后我会给学生发放两个作业文件夹,让他们根据要求对文件夹中的内容进行以下操作:文件夹(1),页面纸张设置为A4,左右页边距为2cm、上下页边距设置为3cm,标题居中、字体为宋体、小一号、带下划线,在第二自然段末尾插入一幅图片,图片格式要求设置为四周环绕型,完成操作后,点击保存按钮。文件夹(2),将里面的字母x全部替换为y,主标题设置为楷体_GB2312、加粗、小二号、红色字体,正文中各段段首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为0、两端对齐、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将文中的数字转换成5x5的表格,表格对齐方式为靠下居中,同时表格的最下面插入一空行、合并该行的单元格、填入班级二字,操作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学生通过作业能够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较好的复习习惯,巩固课堂所学的计算机内容。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应当重视和关注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高峰.基于就业为导向下的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中国培训,20xx(6).

  [2]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xx(4).

计算机应用论文4

  摘要

  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将来应用信息技术奠定初步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应用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得到迅速普及、广泛应用。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需要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因此,中学计算机课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计算机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一、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的弊端。

  在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上机操作也只是模拟练习。这种在教师主导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完全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学生基本上是在教师的传授中被动接收知识,很少有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条件和机会。具体来说,45分钟一堂的计算机课,教师通常就需要20分钟乃至半小时讲课,然后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或者作业,基本上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设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教师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不利于其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的优势和特征。

  1、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开展教学。

  探究式教学中要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师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选择的探究主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其中可以是教师提出,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识和经验去发现和选择一定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找到契合点,不仅思维得到开阔,而且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2、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教师不再“满堂灌”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探索知识中的乐趣,去发现知识的应用方式,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讲学生听,对于学生强化记忆理论知识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没有帮助,而探究式教学恰恰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可以更加自由地把握教学条件与内容。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传授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学习的地点、时间和学习的内容完全被限制住,他们只有在课堂上才会得到学习和练习的机会。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扩大知识的学习范围,并深入探讨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探究延伸出新的问题,不再受学习的时空限制,能够做到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随时随地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交流。

  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往往会探究较为复杂的课题,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任务,而是需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积极的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发现彼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学生之间能够加强了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友谊。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策略。

  1、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

  探究式教学活动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学进度合理地进行调整。其次,教师应在上课前,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并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Flash图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食虫花”的动画,其中美丽的蝴蝶、娇艳的鲜花,特别是花朵吞食蝴蝶这一形象的画面,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会立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注意有意义、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各任务之间既要相互联系,又应具有由易到难的梯度,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逐渐培养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Flash图层”一课时,教师演示“食虫花”作品,并引导学生独立制作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布置一个任务: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个Flash,然后参照这个Flash,再制作一个表现本节课内容的Flash作品,这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制作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2、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是要帮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二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鼓励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要估计设计好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间,学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或者为他们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继续练习,直至完成任务。三是要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课之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合理搭配每个小组内学习和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保证组内学习时,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一带操作能力差的同学,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要科学地进行探究性教学评价。

  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后者往往比前者更为重要。因此,不能仅仅用理论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是评价学生操作计算机是否熟练、是否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选择鼓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是否在进行自主学习,是否做到了积极参与,是否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以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发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确定和选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一方面,要对全体学生保障最低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对学生在学习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个人创造性,教师要予以尊重,并积极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思路和风格设计和制作计算机作品,认可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技术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

  [2]崔丽丽.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2).

  [3]李红.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4)。

计算机应用论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论文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就项目教学优点及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对项目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项目教学;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讲,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仍然比较薄弱,办学体制及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计算机网络是当前社会发展必需工具,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1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当前世界公认的教学方式,其主要包含目标、设计、实施及评价四个步骤,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一,项目教学属于探究性学习,学生科自主选择试验及设计方案,能够独立思考并探索、理解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及培养其创新能力。其二,项目教学可将存在联系的各个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全局意识。其三,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四,项目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可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动机。鉴于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项目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2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学好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关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其教学质量不高。其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过分强调理论学习,不能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配套性训练,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其二,教学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如教材选择不合适、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差距大等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其三,教学方法与途径单一,实践性不强,如学校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差。其四,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不足等;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各类设备及软件更新换代迅速,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足够资金投入使得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优秀教学师资不能发挥其作用,使得教学质量差。基于上述分析,充分利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各类资源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项目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是通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案例,由师生共同实施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关于项目教学法如何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下面以实例进行分析与介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计算机域名系统(DNS)是重要必学章节,在对于该知识点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如教师可设计“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项目对其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应用。(1)设计项目某企业以建立局域网,现需通过设计完成用户通过域名访问内部计算机与网站,即建立DNS服务;关于项目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DNS的基本原理、服务器安装及DNS区域建立,客户端设计等。

  (2)项目知识准备与方法完成该项目设计,学生应对DNS基本基本概念及原理有清楚了解,明确其使用方法,掌握DNS建立及测试方法等。其主要任务包括安装DNS服务器、建立正/反向区域、设置客户端、添加正/反向区域记录等。

  (3)项目人员分组及实施根据项目情况,将学生按4人一组进行分组,根据项目情况,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准备好需要的系统环境,并明确其注意问题及相关原则及知识点;指导学生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完成方案设计。

  (4)项目评价采用过程评价法对学生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详细记录学生在课堂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并做好及时总结。如可以根据任务的具体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客观评价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寻找学生自身差距,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关于实施项目教学应注意问题分析

  项目教学对教师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足够实践技能。首先在项目任务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应与学生日后工作相结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择机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以助于学生更好完成项目设计。再者,做好考评机制,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评价,及时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最后,在分组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避免部分学生过分依赖同学,滥竽充数。

  5结束语

  项目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该教学方式应用力度,使学生能够及时参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创新思维,已达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论文6

  1、计算机工程技术应用的现状

  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都有很大的进步。各种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建设设计行业。所以这一批工程师在刚刚参加工作就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的相关计算和设计工作。他们开始盲目的相信计算机,而不通过自己实际的手工计算来对结果进行审核,这样会使设计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会对建筑的安全有很大威胁。这些人认为计算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且不会出现错误。但是现在的计算机软件虽然得到了大量的开发,但是这些软件的质量却没有得到保证,有一些软件的开发者和技术支持的资质证明都没有得到保证,还有的软件的质量没有进行合理的检测,所以这些软件往往不能全部相信,不能完全依赖。如果只通过这些软件进行设计,会造成工程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现在因为在工程的设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进行计算已经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现在新一代的工程师变得十分依赖计算机,他们坚信计算机的知识性、安全性和能力不会出现问题,所以逐渐失去了对工程内容进行正确计算的能力。他们不知道,计算机不可能对一些模型、设计的技巧和分析进行详细的记录。他们只会依赖计算机来进行设计。通过实践经验表明,工程的设计工作,尤其是水利水电方面的工程设计有很多模型,而且差别很大,计算机不可能对这些不同的模型全部识别清楚。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很快,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除此之外,它在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十分零散。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凭借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灵感、直觉、创造力、领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来综合的进行设计。这一点计算机是永远无法取代的。任何计算机和程序员都没有办法对这种设计进行理解。所以,我们要培养这些新一批的设计师进行自主的设计,不要只依赖与计算机,而要进行手工计算,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规范的作品。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单纯的依靠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工程设计唯一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

  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模型对某些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竟不是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右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中的偏差。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根据,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他们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也无法怀疑计算机做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证校验结果,这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缺陷。

  2、如何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首先,在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当中,应让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危险性、又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对工程设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应该让他们知道,工程特性是由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真正有经验的工程师,应该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的核心在于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能滥用计算机。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剪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要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人工程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是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一个称职的工程师,应具备不依赖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对工程的设计思想的能力。工程师应该能够做到独立地靠学识、创新和丰富的经验,而不是依赖计算机找出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计算机工程技术只能回归到工具的位置,它只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图像、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工具的位置,而不能够把它当做工作中必须依赖的东西。认识到这点,将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起到重要的影响。能够使设计工作更好地进行。总之,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不能宪全依赖于计算机及其得出的表面数据,而应该更多的凭借自身的工程经验知识,这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3、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我国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上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必须要使新一代的设计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能够盲目的相信计算机,要学会通过自己手动计算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进行设计创造。要明确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地位,合理的使用计算机,这样才能使设计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是工程更加安全。

计算机应用论文7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1.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在目前大多数的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的方面还是在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上面,这样的课程内容虽然在各方面都涉及到了,但是基本上就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而已。这样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可能会使学生们无论学习什么都只学一点,学不到精髓,什么都只是学的皮毛,对更深的知识点根本就没法理解。这种特点间接的反映出了现代的职业教育都没有面向市场,对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

  2.知识的更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

  在现代的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计算机的更新速度十分的迅猛,其它的课程都不能赶上它的更新的速度。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都要注重其基础性,这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特点。中国的经济腾飞也给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所以就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变化而更新。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因为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是教师从选定教材到统一的选购教材然后再编写教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就会导致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导致老师们不能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的更新就会落后于实际的需求。

  3.教学渐渐地与实践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它的课程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实践的应用上,光靠书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并且现在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设置的很少。除此之外,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节数较少,使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就会偏少,这样就不会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掌握,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一些计算机的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还是得到了限制,往往会看到问题后手足无措,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要知道在当代的社会,对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可能就很难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4.学生的素质水平不一样

  一个班集体里面,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由于近些年,我国对教育机制的改革,导致招生制度也出现了偏差,就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还有的原因就是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地区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也就不同,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就会不一样。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不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其进行调整,就会影响学习的进度,会对学生的主动性造成很大的束缚,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在上机时,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充分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过低,对学生来说,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对下一步的学习造成影响,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要在这种方式对其进行改革。

  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1.教学理念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为了计算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趋势,必须要转变教学的理念,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革,所以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活动中,要更好的强化计算机的上机操作能力,提高对其的训练。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对计算机的基本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强化学生的潜在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更快的适应并且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这些,老师还要理解学生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更好。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计算机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做到一些就要对一些事情进行改革。对教材的改革很重要,因为现代计算机的信息量大,并且更新换代的很快,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就要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所以就要学习一些比较先进的应用软件和技术知识,对教材的编写进行调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把握不好这些就会使课本变得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会取的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要做的先后顺序,知道问题的解决脉络,这对计算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保证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就要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检验,这样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和学生掌握教材的能力,使考核能够科学性和综合性,在考核中。考核应该在整个教学课程中都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计算机的发展。

  结语

  高职计算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我国要想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上立足,就要学习信息的先进化趋势,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们在信息获取到传输的能力,并且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结合到自己所学的领域,所以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也就要求教师能够适应计算机的变化,这样才能使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洪钟.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2(26):143-144.

  [2]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xx(07):243-244.

计算机应用论文8

  路由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网络共享带来了更加方便、更加自由的时间与场地。其主要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与转发,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网络进行连接使用,在计算机之间形成有效的网络连接系统,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信息的传送,为人类上网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1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路由器作为一种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设备,主要是进行网络间的连接与运行,以此来实现计算机之间不同类型的资源信息和数据共享。路由器最初出现于上个世纪末,其使用的参考模型是采用分层结构的技术在国际组织亮相的,在网络通信功能方面将计算机从低到高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对计算机物理、数据连接、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和应用方面的介绍。路由器组成首先应当具备两个以上的接口,运用这样的接口进行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路由器作为一种能够支持一组路由协议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网协议,同时还具备转发信息和寻找路径、存储信息和数据路径选择、多媒体信息传输和负载平衡以及智能化网络等方面的基本功能。路由器是作为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于网络层的,选择最佳的路由路线进行信息传送,可以说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的枢纽。

  2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广泛应用

  2.1 家庭路由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运用

  网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是人类一直关注的焦点。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数据的网络地址来进行信息分析,根据网络管理人员设置的路由算法进行路由器的安装,通过对自身构造的路由表将信息进行筛选进而输送到下一条路径,最终到达目的地。在连入路由器的计算机网络中,能够方便人类的.上网不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无线网络实现了更加快捷方便的上网体验,对企业和人类生活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接入路由器是一种连接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家庭之间的一种小型路由器,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接入路由器已经由非限速路由器逐渐提升为串行线路网际协议和点对点协议的连接,并且将其转移到点对点隧道协议和网络地址层协议等方面的安全结构网络协议方面。对于这些协议的设置能够在路由器的每个端口中使用,并且接入路由器采用的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家庭之间的网络速度。

  2.2 企业路由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在大型企业中通常是需要连接多台甚至上千台计算机共同上网的,学校和大型企业等一般是其终端系统。通常情况下,企业路由器主要是将最大的方便和快捷作为其主要发展目标,在快速和便捷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完成各个端点间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同时在路由器的研制中,提高吞吐量的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大增加数据的传送量。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满足不同的网络终端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的需求。在我国存在许多企业使用价格便宜、安装便捷、不需要配置的网桥或者集线器等进行互联网的连接来进行上网,但是这种网络连接设备存在其局限性,与路由器相比其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相对比较低下,且服务功能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路由器能够根据不同网络端口的优先级别进行分类,以此来为客户提供非同一般的服务质量和网络享受。

  2.3 企业之间的路由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运用

  企业之间的路由器计算机网络运用也称骨干级路由器,作为骨干级路由器,其主要的目标是实现高速度和高稳定以及高可靠性,其硬件的可靠性主要依靠电话交换网中的技术来运行,运用双电源和热备份以及双数据通路的手段来进行。骨干级路由器对电话交换网的这些技术是基本通用的,再进行转发表里寻找路由浪费非常多的时间是当前制约骨干级路由器网络性能发展的因素之一,当骨干级路由器接收一个信息包时,路由器的输入端口会自发的在转发表中寻找该信息包的目标地址,当这个信息包非常短的时候,将会加大路由器寻查路径所消耗的时间,所以骨干级路由器适合运用于信息量比较大的企业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送,这时其传播速度将会非常稳定和迅速。

  2.4 太比特路由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运用

  目前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路由器,称之为太比特路由器,该种路由器现阶段仍旧处于开发和实验阶段。其中在互联网的三种主要技术中,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在当前的宽带对应路由器是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非常成熟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纤技术两方面的需求的,并且单方面的增强这两方面技术的成熟度是无法从根本方面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的。所以对于太比特路由器来说,提高其宽带连接技术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网络攻击的繁多种类,路由器也会经常遭受到漏洞攻击。所以,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安全上网,在设计时应该采取多个方面的防护措施,同时保证硬件、性能和配置等多个方面的安全,对上网的口令进行设置,以此来保护顾客使用路由器上网的安全,通过这些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从而生产出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路由器。

  3 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应用研究,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路由器的基本结构、设备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等,可以总结出路由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的各项问题故障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路由器所带来的不安全问题,为客户提供安全可信、高速稳定、传送信息量大的无线网络,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广大市场销售,在众多的企业竞争中生存。

  参考文献

  [1] 李忠武 , 陈丽清 .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应用研究 [J]. 现代电子技术 ,20xx(08):55-56.

  [2] 朱小明 , 张弘 , 王兵等 .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考试系统设计及实现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01):101-102.

  [3] 宋明红 , 俞华锋 , 陈海燕等 . 改进量子进化算法在计算机网络路由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J]. 科技通报 ,20xx(01):170-171.

计算机应用论文9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被实际地运用到了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伴随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并与现如今的教育领域相联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以期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时代 信息化发展 策略

  相对而言,计算机应用属于教育领域中的边缘学科,并未被作为教学的主导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教育界普遍认为有必要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才培育中的分量,并实时展开了一些相关的教学课程,如基础的access数据库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学等,全面而有效地提升了新时代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伴随教育领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时代信息化的促进更加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时代的变革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技术支持,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面对这样的状况,教育领域更加有必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水平,与时代的发展进行最有效的接轨。

  1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影响

  1.1加快了经济产业的转型

  当前的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更是加快了经济产业的转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依赖网络兴起的行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同时,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明确了切实可行的走向。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还不甚完善,但是其在社会行业的应用广度还是十分大的,而且其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信息集中储存于网络,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1.2强化简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推广以来,人们可以自发利用网络上的聊天交友软件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大大简化了交流的过程,即使距离再远也能实现便捷有效的交流,同时拓宽了人们的交友范围,可以在网上自由寻找拥有共同爱好的人群。传统的交流都是利用书信,不仅时间耗费较长,而且很容易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导致最终信息的不完整,为社会的信息交流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信息化时代的落实下,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还能便捷地发送信息文件,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3实现了许多信息化的高新功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随之诞生了很多的网络行业,便利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要,比如淘宝的健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购物的乐趣;快递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地传输物品;网络课程的建设,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想要学习的课程,进一步充实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功效是巨大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同时也使得信息化的功能更加完善,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策略及人才的培养方针

  2.1制定对应的发展方针

  为了促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完善,教育领域必须迎合时代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计算机领域发展方针,比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加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育,合理设置对应的教学课程,给予学生较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同时,教育领域必须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行接轨,发现相应岗位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培养出最合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2为人才的`培育创设较多的实践机会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不应该停留在基础的理论教学上,作为综合人才培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必须逐步加强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社会实习当中,并通过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机会,从而全面性地提高教育的科学性,为社会打造最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

  2.3科学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教育领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并且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严重忽视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材,也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学生仅仅能够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会简单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而其他的功能则未被发展,为此,学校必须科学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体系的专业性,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改善。

  3结语

  总而言之,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领域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加以完善和改革,培育出最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以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的脚步,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影响,社会必须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适应,实现深层次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传娣.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13).

  [2]车江涛,程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xx(05).

  [3]田小芳.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01).

计算机应用论文10

  摘要:通过对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等级考试得分率的分析,找出各题得失分点,从而指出了平时教学时注意事项,探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得分率教学

  0引言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中等职业学校每年进行两次计算机操作员等级考试,考试采取无纸化方式,时间分别在每年6月中旬和12月的第一个星期,所有学生通过两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以自愿参加的形式考取中级计算机操作证书。

  本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已多年,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省组织《计算机操作员》等级考试,对等级考试的题型与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每次等级考试的结果分析,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从“以考促学”的方式组织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

  1等级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1理论题理论题部分由10题选择题和10题判断题组成,约占总分的20%左右,从考试的结果上看,学生的得分率上看在70%左右。题目的组成首先是一部分是计算机的理论概念题,这部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部分参加考试学生因为学习和考试时间相隔过长,对概念理解不足等原因,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失分。其次是实际操作中的文字概念,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计算机操作可能做得出来,但需要从文字上进行理解和判断,学生普遍感到非常吃力。最后是数制间的转换题,事实上在日常教学时都已经学过了同时也在布置作业时练习过,但在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使用“附件”中计算器,遇到小数时,因windows自带计算器不能计算去造成失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就是培养使用者实际操作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教育,应当让学生更多一些实际操作,增加灵活性,少一些理论概念等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计算机操作,从而增强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1.2Windows文件操作题应考的学生都能基本稳定在得分率在90%左右。说明学生是对直观的操作应用有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做这类题目很难拿到全满分,原因是学生对复制、拷贝、移动等操作分不清。例如:考前已在“文件夹选项”中已经隐藏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时,在考试中,如果遇到要求“更改文件名”题目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扩展名隐藏问题,从而造成该题失分,对于此类题目,需要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多提醒学生,注意教学上的细节。

  1.3Word操作题该题型主要是对几段文字编辑排版和表格制作,几年来学生得分率在85%左右。从考试的结果上看,得分较高,但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当学生面对不规范的表格时,基本是使用鼠标进行操作,没有充分利用“合并单元格”与“单元格移动”等功能,因此花费时间较多。我们应当在Word日常教学中加强文档格式化以及表格的练习,建议学生在平时的表格绘制中使用键盘和鼠标相配合,多运用word工具栏上的直接导入功能进行操作,从而加快制作和设置表格的时间。

  1.4Excel操作题Excel题的每年的学生得分率往往只有70%左右,因为Excel部分的题型较多,而且运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计算和统计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于初中数学基础较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别是工科类的男生,失分较多。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Excel教学中也注意与考试相结合,重点分析和讲解公式和函数的组成和使用,在讲解计算机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公式的组成,函数的分类应用,多布置相关类型的练习和作业,在实际操作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1.5PPT和网络应用题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是近年来新增的操作题,得分率一般85%左右,由于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程度不够,再之,目前考试的内容较多,教学的课时偏少,一般的职业学校每周只安排4课时,因此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讲解得不够深入和重点,只能精讲。

  2以考证促学习,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操作员考试得分率虽然不能全面反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但从侧面反映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考证前的辅导。如果学生在考证前有针对性的辅导及上机模拟软件的综合练习,通过率会有所提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如果变成应试教育,为考试教学,考试的得分率和通过率就会高,但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就会差。反之,计算机操作员考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服务,以考证的形式,考察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检验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际操作中要发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挥自学能力、发挥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体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性和操作性。。

  3开设应用课程,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操作员考证的得分率中可以看到,中等职业学校应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的课程,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增加一些有关Internet基础、计算机硬软件维护、Flash、网页设计等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喜爱和能力来选修相关课程。面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分级教学、网络教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前提下,对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提出新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从技术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学生学习技术到使用技术的转变。教师要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从近几年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级考试的各题的得分率来看,对各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更应当注意到相应课程实用性的操作。

  参考文献:

  [1]刘艳松,罗永富,彭剑.《浅议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福建电脑.20xx年.

  [2]李晓林,张彦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xx年.

  [3]谭浩强.《面向应用-大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20xx年.

计算机应用论文11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视频编辑技术,是指技术人员使用编辑软件综合处理声音(Sound)、动画(Anumation)和视频(video)的一项新技术。视频编辑与制作中,工作人员一般会采用计算机平台对视频素材进行编辑和初步整理。通过对视频的主要运行环境加上一定的后期特技,从而实现视频技术的高效率编辑。一个完整的视频编辑系统从整体的硬件方面来看,可以由计算机整机、视频动画渲染程序和音频处理软件组成的。本文根据视频编辑中的相关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计算机视频编辑技术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视频编辑;计算机;输入输出;网络传播

  作者简介:冯奇(1980-),男,汉族,湖北潜江人,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师,讲师,公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视频编辑计算机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机发展背景下,针对海量的素材信息进行视频精细化处理的一种新型编辑方法。它与传统的视频后期处理技术有很大的区别。在利用计算机网络硬件的配置特点对视频材料进行播放控制、画质调节、视频转码编辑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输送交换信息处理和视频制作信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两种处理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视频编辑概述

  视频编辑计算机处理技术依据计算机After-Effect软件处理系统的便捷性,对原始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处理。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来说,计算机视频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处理技术,实现视频软件编辑的系统性操作,可以轻松对视频材料进行放前“插入”和放后“渲染”的相关操作。视频编辑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影视后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数字非线性编辑概论出发,通过优化影视编辑常用制作流程的方法,提高视频编辑的效率。在视频编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根据镜头组接的剪接点,使用Premiere(edius)计算机软件,对镜头组接位置中的分镜头的人物运动动作进行位置匹配。在匹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到运动物体的图像组接方式,按照画面风格统一处理的方式,防止在视频处理的`过程中出现色彩搭配不协调的现象。

  2开展视频编辑领域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方法

  2.1视频编辑特效技术研究与实现

  在计算机技术视频材料编辑的制作过程中,使用视频编辑系统进行素材制作,应该对集录像机的硬盘储存区进行安全优化,首先要严格按照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相关原则,将视频编辑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加强视频处理技术中的多层网络结构,有效地隔离各种现象故障,简化特效部分的运行细节,切实提高视频链接线路的使用效率和非线性编辑的介入水平。对于调音台的编辑活动,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多轨信息处理的方式,对音频材料进行精度编辑,实现多种强度的视频音频文件的转场,体现出较为优异的特效效果。在编辑技术拓展应用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内置的滤镜制作符合视频表达需要的特效。使用光效制作的方法引入OPTICAL,从而显著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例如,技术人员可以使用FLARES视频编辑手段,合成特定的效果延误,使用AECS6处理合成爆炸实例,最后完成视频编辑活动中的汽车爆炸效果制作。在视频编辑领域中,技术人员进场使用基础离子创作技法,对素材的输入、编辑、输出进行针对性处理。

  2.2视频编码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在切换台方面,应该按照关键帧动画编辑操作过程中的先后顺序进行,避免采用传统视频编辑技术中的层单一处理的视频编辑方式,防止数据的大范围丢失,而是使用四点追踪的方式,实现视频处理的跟踪与稳定。通过利用中断向量表技术建立数据交换通道,将视频信息进行复核操作,兼容YUV分量和S-VHS数字输入模式,便于网络课程视频制作师快速编辑各种格式的视频材料。在三维合成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光绘摄影的视频后期处理方法,对视频材料进行追踪编辑。在图层基本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把握好视频合成窗口与时间窗口之间的关系,从“层”的基本关系出发,可将相邻的两个介入素材进行堆砌,同时将终端的层的混合模式整体地介入到联网视频素材中。在系统参数区中,使用专门的视音频处理芯片和附加电路板可以为整个计算机内部视频材料提供运行支持,提高硬盘运行速度,实现文件控制块的视频完整和导入方便,从而保证文件妥善分区和高效储存。

  2.3计算机技术在视频处理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视频材料编辑活动中,字母栏的编辑设置也是重要的一环,使用矢量绘图及输出可以完成“嵌入式”视频字幕的处理。在视频特效后期渲染工作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采用计算机激光扫描的方法,对视频材料进行套底剪辑。对于视频材料的数字配光处理,视频处理人员可以采用胶片记录仪或者是数字拷贝的方法,实现如何体现视频画面中心的感染力,是视频编辑领域的重要工作。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接入层中涉及到许多的硬件设备,硬件条件的稳定可靠决定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视频处理能力的高低。为了保证视频软件编辑处理技术更加具有真实性,必须要求网络视频制作人员运用抽象思考的方式,对视频素材进行艺术化的思考和形式上的创新。在进行视频编辑的过程中,力争把一段作品的画面感、清晰度和饱和度做到最佳水平,使得计算机编辑制作中的视频素材“活”起来。从而实现了计算机视频渲染和储存环境的稳定。

  3结束语

  如果实现视频软件编辑的通畅,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压缩方面和解压缩技术方面的深入优化,在广度上实现计算机分配视频制作设施和“输入”、“输出”系统的长期稳定,必须要使用精简化的系统设定,通过实地分析视频软件组织运行的负载强度,从而适度实现视频编辑系统中相应冗余部件的优化与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1]刘素玉.浅谈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及在节目制作中的技巧[J].电视技术,20xx,1(3):63,65.DOI:10.3969.

  [2]崔冬明.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系统研究及其在电视台中的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xx.DOI:10.7666.

  [3]曹胜武,傅震,鲁艾林等.数字视频采集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xx,16(2):162-163.DOI:10.3969.

  [4]刘振生.谈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的优越性[J].中国科技信息,20xx,(22):21.DOI:10.3969.

  [5]赵德杰.基于DirectShow的视频处理与网络传输技术[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xx.DOI:10.7666.

计算机应用论文12

  然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随着计算机软件不断开发和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如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成为眼下人们讨论的一大热点,本文就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着手,全面分析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及常用开发方法,从而阐述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关键字: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推动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不断的进行着革新。近几年来,计算机软件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加强提升软件的价值性、实用性、有效性以及社会服务性,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及重要性

  1.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支持,在计算机日常运行中,计算机软件起着主要的辅佐作用,它通过自身的功能和运作支撑着整个计算机的运行,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就我国计算机行业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队伍正在不断的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加之。受20xx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将经营中心由国外转至国内,国内计算机软件开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产业额在全球IT行业中都占着较大的比重,各高校学生也都看好这一市场,纷纷加入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带来了更多优秀人才。

  1.2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在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核心,换言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不但是支撑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后盾,同时,也是推动信息化网络时代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不断的提高,计算机安全性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现了网络共存,有效的解决了远程控制和网络支持。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常用方式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不断的创新改革,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其软件开发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就当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来看,其开发方式为以下两种:

  2.1原型化法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根据计算机使用者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开发一个原型,在投入使用后,开发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直至满足计算机使用者的需求。相对其他开发方法来说,原型化法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且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较低,因此,原型化法也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常用方法之一,但原型化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种开发法仅适用于小型系统的开发,不能满足大型系统的使用要求,且后期系统维护较为麻烦,因此,开发人员在使用前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

  2.2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化系统开发法,这种开发方法周期较长,其工作量较大,注重开发系统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开发时,开发者为降低开发难度,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一般会将开发过程分成小节进行开发,每个开发阶段都有明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生命周期法只能按顺序进行阶段开发,各阶段不能同时进行,在开发期间,开发人员还需做好各阶段的'校正,否则后期难以更改。生命周期法也是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软件开发方法,虽然其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但其优越性其他开发方法无可比拟。

  3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的存在在于更好的为人类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软件开发的宗旨也一样,任何软件的开发都必须建立在为人类服务的基础上,本文以VB6.O+Acess和Web+xm1+ActiveXl两种不同的计算机软件为例,详细说明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新时期的应用。就以上两种软件来说,由于第一种软件和系统的版本同属微软版本,其兼容性较好,可以直接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使用,而第二种软件与用户计算机系统属于不同版本,其兼容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安装前,需先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相关的组件,并更改安装浏览器,才能使软件更好的兼容。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观察可发现,第一种软件安装显得更为方便,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软件,独立完成安装,经过观察后发现第一种软件的运行相对稳定,而第二种软件由于与系统不兼容,安装时受改浏览器和安装版本的限制,其安装过程较为复杂,许多用户无法独立完成安装,因此,就使用人数来看,第一种软件有着明显的优势,但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软件客户端运行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人工进行调整。总而言之,任何软件的开发都是为了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便利,因此,在开发时,开发人员应根据计算机用户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作出更多贡献。

  4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更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计算机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推动,而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因此,要想社会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从而推动计算机发展,为人类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I]沈亮亮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22:73

  [2]张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软件,20xx,03:151—153

  [3]佟超,林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封闭性[J].科技资讯,20xx,18:16.

计算机应用论文13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仿真物理实验,多媒体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计算机可以帮助解决传统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 仿真物理实验 多媒体实验

  目前,计算机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形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它以生动的图象、视频、动画、声音等手段创设情境,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1.演示静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实验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解剖”复杂的实验仪器,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使用原理,使学生对常见仪器的使用有深刻的了解。例如“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摄像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以录像形式清楚地介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具体构造,逐个展示仪器的各个部件,演示每个调节部件的调节方法、注意事项及读数方法。

  2.演示动态变化过程,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许多物理实验虽然可以用实物仪器做,但物理过程速度极快,现象极为微小,学生无法观察其中的奥妙所在。以“弹性碰撞”演示实验为例,碰撞是一个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物理过程,实验中学生只能看到碰撞前后的情况,碰撞过程学生难以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延长碰撞过程的时间,通过多媒体的定格慢放,可以清晰地观察弹性碰撞的物体从接触、挤压、变形、产生弹力,然后变形逐渐消失,弹性逐渐减少,最后恢复原状,到两物体分离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能揭示物理的本质。

  3.再现微观世界,提供形象感知

  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无法观察,演示实验也难以完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教师板书和语言进行讲授,学生普遍感到印象不深,难以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粒子散射”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做不了这种实验,就可以将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出来。学生可以观察到放射源中射出的粒子射到金箔原子上,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个别的粒子甚至被弹回来。这样学生在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多媒体亲眼目睹粒子散射的情景,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二、仿真物理实验

  仿真物理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理论模型复现实际的系统进行模拟实验,得到相关的数据和结果,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计算机仿真实验并不能代替学生做真实的实验。然而,目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复杂、精密和昂贵,往往不能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数、反复调整仪器,这对学生剖析仪器性能和结构、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是很不利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上这方面的缺憾。

  仿真物理实验,可以改变传统实验中枯燥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可以节约教学成本,不断更新、优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模拟操作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过程获得操作技能;可以模拟实际中很难实现或无法实现的操作环境,完成实际中无法实现进行的实验项目。

  我们正在使用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开设的所有实验。除此之外,还包含一些我们没有开设或者无法开设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其中的真空实验,可以很好地表现仿真实验与实际操作相比的优越性。因为真空系统容易因错误操作而造成事故,学生做真空实验时老师总是把实验步骤讲得很清楚,不允许学生随便操作,这样不但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不能使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难以深刻掌握真空实验的精髓。使用仿真实验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允许学生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通过模拟训练,可以充分认识真空系统的各个部件,明白各个操作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从而真正掌握实验的精髓。

  三、多媒体实验

  仿真实验具有功能全、成本低、效率高等诸多优越性能,但它毕竟不能完全替代实物实验。因此出现了一种含有仿真效果的实物实验或者说是含有实物的仿真实验,可称其为多媒体实验。利用计算机替代采集测试分析仪器,所有的测量仪器主要功能可由“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等三大部分组成,用一定的硬件系统完成数据采集,用基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这样可以使用相同的硬件系统,通过不同的软件实现功能完全不同的各种测量。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最终输出结果。

  例如,在“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量实验”中,将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定仪主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使用配套的专用软件可实时记录样品的超导转变曲线。对于记录下的曲线,可以进行存盘、打印等操作,也可删除及重新开始记录,在计算机采样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来区分降温和升温的曲线;在计算机记录完毕后,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来显示曲线上每一点的坐标值,横坐标的温度值可直接显示对应的温度,不需要查表。这样可以利用计算机物理量转换快速、存储方便、计时准确等优点,省时、省力、直观地记录超导转变的全过程。

  四、实验后的数据处理

  做完实验后,通常需要对直接测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处理过程可以使用计算机,包括利用Matlab、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或者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等。

  Matlab软件是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因此可用于物理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其他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

  (1)操作和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2)丰富的内部函数能够解决许多基本运算。

  (3)强大的图形功能可以用图形的方式表达计算结果,编程直观简洁。

  Origin软件不仅包括计算、统计、直线和曲线拟合等各种完善的数据分析功能,而且提供了几十种二维和三维绘图模板,它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的、面向对象的窗口菜单和工具栏操作。用Origin 处理物理实验数据,不用编程,只要输入测量数据,然后再选择相应的菜单命令,点击相应的工具按钮即可。

  参考文献:

  [1]胡晓波,李琰,王艳芳.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室科学, 20xx,(2): 121-124.

  [2]沈元华.计算机在普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xx, 21(4): 10-12.

  [3]张大中.计算机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xx, 23(9): 9-12.

  [4]熊万杰,黄振中.用Origin软件处理物理实验数据.大学物理实验, 20xx, 17(2): 65-67.

计算机应用论文1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校生,即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类学校,通过参加高职升学考试入学,及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都接受过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理论上讲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三校生所接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更贴合高职所授内容,与我们现在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大程度的重复,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的不平衡。

  2.授课采用同一大纲和教材,忽视专业对计算机操作要求的差异性

  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各院校为考证采用同一大纲和同一教材,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3.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

  目前,上海高职院校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xx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20xx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20xx版)》作为教程,存在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教师的操作示范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大量的独立操作练习时间。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师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后,时间所剩无几,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 适应素质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起点进行分层次授课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理论也证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比如A、B、C三个专业,可以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班(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A1、B1、C1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的班级,A2、B2、C2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好的班级,这样授课教师能够比较方便有效地取得所任教班级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侧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及其有限的学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操作型、应用性”,而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将知识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任务引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技能、增加能力。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需要将具体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就是一个个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技能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始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任务时能够通过思考讨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永远也做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才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所在。

  3.建设教学资源库辅助传统教学

  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已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可以解决教学中课时有限的矛盾,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能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方便地上网,学生不再受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还可以将授课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录屏,建设数字资源仓库,方便学生进行温故。在设置大作业时可以指定线上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保持实时通讯,加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

  目前,我校已实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视频、案例素材、习题库、学生竞赛作品、理论题测试等几大教学资源完全开放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下载、自测,这一方式成为该课程极大有益的补充。

  4.考核方式多元化

  我校的计算机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测试系统,学校自建了试题库,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自测和练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包含理论测试(30%)和操作测试(70%)两部分,时间90分钟。在登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时以“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计入。考察环节相比较前几年,加大了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因为平时成绩的考核能够反映学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一种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另外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多媒体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凡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都能在平时成绩中得到加分。

  三、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引入分层次分专业的任务引导教学模式,强调不但“动手”更要“动脑”,使学习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习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

  [2]宋云娟.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兴玲,刘 鹏. “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8).

  [4]徐平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7).

  [5]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25—28.

  [6]李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xx(1).

计算机应用论文15

  一、网络安全攻击技术

  1.1计算机受侵犯的常见方法步骤

  计算机受侵犯的常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是纵览其被入侵的全经过,也还是有章法可循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入侵前准备、开始入侵、深度控制、入侵深化几个过程。

  1.1.1入侵前准备

  寻找入侵对象:在网络上有很多主机,常用IP地址标识主机。入侵者先要寻找他找的站点,然后通过域名和IP地址很容易找到入侵对象。收集有关系统信息:入侵者在收集到对象的有关网络信息后,通过对每台主机的系统分析,来找到目标主机的安全弱点或漏洞。入侵者先要了解入侵对象使用的操作系统以及版本,假如目标开放telnet服务,只要telnetxx.xx.xx.xx.(目标主机),就会显示“digitalunlx(xx.xx.xx.)(ttypl)login:”这样的信息。接下来入侵者会查验目标开放端口并开始分析,看看有没有可利用的服务。网上的主机多数都提供www、mail、ftp、等网络服务,一般情况下80是www服务的端口,23是telnet服务和ftp服务的端口。使用像traceroute程序、whois、snmp等服务来寻找网络路由器的路由表,由此知晓入侵对象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它的内部情况,利用traceroute程序可以获取到达入侵对象需要通过的网络及路由器数,利用whois服务可以获得相关的dns域及有关的参数,finger协议服务能提供某个指定对象上的用户们的所有信息(如用户注册名、注册时间、、电话号码等等)。因此在没有这些需求的情况下,管理员应尽量不开放这些服务。另外,入侵者常常利用安全扫描器来协助他们发现系统的若干漏洞,像各种服务漏洞,应用软件的一些漏洞,以及口令较弱用户等等。

  1.1.2DoS入侵

  DoS入侵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合理的服务请求,来达到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资源,最终导致正常的连接请求得不到到回应的目的。通常情况下,DoS入侵方法有:Land入侵、Smurf入侵、SYNFlood入侵、UDP入侵等。

  1.1.3land入侵

  由于DDoS入侵时常在网络出现,并且在应用中越来越完善。于是出现了一些较成熟的软件产品,如DDoS攻击器、Trinoo、land、TFN2K、DdoSe等,他们的攻击思路是很相象的,下面就通过land对这类软件做—介绍。land入侵是一种使用相同的源和目的主机及端口发送数据包到目标主机的攻击。最终使有漏洞的机器崩溃的一种入侵方法。在Land入侵过程中,会专门制造一个SYN包,把包中的源地址及目标地址都设成同一个服务器地址,这时候接受服务器会向它自己的地址发送SYN一ACK消息,而这个地址又会发回ACK消息同时建立一个空连接,所有这样的连接都将保持到超时掉。对Land入侵反应不同,会使很多UNIX最终崩溃,进而使系统变的特别缓慢(大约持续五分钟)。Land入侵实现的条件是入侵者首先发送具有相同IP源地址、目标地址及TCP端口号的假的SYN数据包。并标注SYN标记。其结果是该主机系统尝试向自己发送响应信息,致使受害系统受到干扰后瘫痪或重启。目前发现WindowsXPSP2和Windows20xx的系统对这种入侵的防范还很薄弱的。因为所有这些系统都共享于TCP/IP协议栈的BSD。要防范Land入侵,服务商可以在边缘路由器的进入端口上加装过滤装置来逐一检查进入数据包的IP源地址,如果该源地址的前缀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那么该数据包会被转发,否则将会被丢掉。这样一来就可阻止出现在聚点后的LAND攻击。

  二、网络安全检测与防范

  2.1常规安全检测与防范

  2.1.1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

  把备份的数据最好放在别的计算机上,这样即使入侵者进入服务器里面,也只能破坏一部分数据,由于找不到备份的数据,那么对服务器就不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坏。而主机一经受到入侵,管理者不仅要想法修复损坏的数据,而且还要马上找到入侵者的来路及入侵手段,把被入侵者利用的漏洞迅速补掉,接着及时查看系统中有没有被入侵者安装了特洛伊、worm以及管理者的账号是否被入侵者开放,尽可能将入侵者留下任何痕迹及后门清除于净,以防入侵者的再次进攻。

  2.1.2数据传输要加密

  现在网络上虽有各种各样加密方法,但随即也出现相应的的破解方法,所以在选择加密的方法上应使用破解难度大的,比如像DES加密方法,就不易被破解。他的加密算法是无法逆向破解,所以当入侵者碰到了使用这种加密处理的文件时,就只能用暴力方法去破解了。每个使用者只要选用了一个好的的密码,入侵者的破解工作就会在无数次的的试用后结束。

  2.1.3如何检测与防范DoS与DDoS入侵

  因为DoS、DDoS的入侵是利用网络协议的漏洞来进行的',所以从理论上说要完全解决攻击所带来的危害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凡是服务器资源有限的系统都有可能受到DoS或DDoS的威胁。另外对于使用暴力方式的DDoS入侵,防火墙虽然可以阻挡其入侵,使其无法越过从而避免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系统受到破坏。但防火墙为了阻止这些入侵者的数据包,同样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也会使网络性能大打折扣,以至于会使得网络不能使用,甚至使网络遭遇灭顶之灾。但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可以采取某些方法预先检测到其将进行的入侵情形,使用诸如更改配置等方法来缓解攻击带来的对网络安全及数据形成的破坏。

  三、结束语

  当下的网络攻击极为频繁和更为隐蔽,就使得其严重地威胁了网络的安全。为了防御任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有必要了解其入侵方式、方法及手段,学习更多的网络应用知识,这对于防范那些疯狂的入侵者攻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现在也有相当多的网络安全方案及各式防火墙来帮助那些对网络不是太了解的初学者。

【计算机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论文02-16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07-22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1-0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8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05-17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论文05-18

计算机应用中的论文范文12-0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研究论文10-14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通用(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