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致谢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
1 概述
随着电气化铁道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供电系统是电气化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与实际牵引供电系统对象相吻合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试验,由于其具有灵活多变、经济、实用、周期短等特点,已成为分析、设计、运行、评价、培训系统的重要工具。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牵引供电系统设计可显着提高设计效率、提高设计精度[1].
2 牵引供电系统计算机仿真的作用
2.1 检验运行系统的各项指标和特性。
牵引供电系统在运行中具有负荷随机性强、移动性强、三相不对称等特点,用常规方法不能了解系统的真实过程、行为及优化运行的要求[2].不适合使用大规模现场试验的方法,因其只针对特定情况进行测试,并且存在周期长、不具有重复性、消耗大量人力、财力。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对不同的列车运行状态、不同供电方式下的电流、电压、谐波、负序、功率因数、电能损失等物理量进行推论计算和数据核查,以便设计出最优的技术方案和运行方案。
2.2 预测新系统的`指标和特性。
计算机仿真软件可以针对已定的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和行程工况下的设计方案进行各类特性或指标的测试,可大大缩短试验或设计的周期,为试验或设计指明正确方向,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盲目性操作。可由计算机仿真完成牵引负荷过程及其行为的仿真、负荷谐波过程及其行为的仿真、牵引负荷统计特征与随机的仿真、牵引网故障过程及其行为过程仿真、绝缘水平与绝缘配合的仿真等工作。
3 牵引负荷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所谓负荷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就是在计算机上仿真再现负荷过程[3].要实现牵引变电所某一臂上负荷过程计算机仿真,首先需要建立列车运行负荷数据库和列车运行图信息代码数据库,然后再由臂负荷过程仿真软件再现臂负荷过程。
3.1 列车运行负荷数据库。
列车运行负荷数据库是由某一类型的电力机车牵引某种列车,在既定线路上正常操作运行时候获得的机车电流与行走距离之间的关系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对列车运行负荷数据库的结构设计要方便应用于牵引负荷的仿真计算过程。
3.2 列车运行图信息代码数据库。
列车运行图数据库反映了下列信息:
(1)每天通过区段的列车数。
(2)每列车进入和驶出臂上各区间的时分。
(3)进入臂上各区间各次列车的车别(客,货或零担车)、运行的方向(上行或下行)和通过区间的方式(直通,停通或通停)。
对上述第二个信息,可设两个变量 T1、T2分别表示列车进、出区间的时分。对第三个信息包括三个子信息,软件中用代码来区分,可分设三个代码变量 F1、F2、F3表示。可令 F1=1、2、3 分别代表货车、客车、零担车;F2=1、2 分别表示上行、下行;F31=1、2、3 分别代表通过区间的方式,即直通、停通、通停。列车运行图代码数据库必须与列车运行负荷数据库相对应,其代码数据也必须依不同的供电臂(左、右)、不同的区间及不同的车次来组织。
3.3 臂负荷过程的仿真。
臂负荷过程仿真可按下列思路来设计:
(1)调入牵引变电所某侧供电臂上的列车运行负荷数据和列车运行信息数据。
(2)从列车运行信息数据组中取出各次列车进入和驶出该区间的时分 T1和 T2,并将其与所考察时步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较,以判断所考察时刻该区间后运行的时分数,并取出该次列车的三个信息代码 F1、F2、F3,以确定列车的类型、行车方向和通过区间的方式。
(3)以T1、T2、F1、F2、F3为依据确定并从列车负荷库中正确取出数据,并计算出该次列车在该考察时刻从牵引网取用的电流值。
按上述方法计算出该供电臂各区间运行列车在同一时刻由牵引网取用的电流值,将它们累加即为该供电臂此刻的总负荷电流,然后依时步(如取为 1min)循环一周,即可得到该臂24h内的负荷过程。
4 负荷行为过程的仿真及统计分析
牵引负荷在牵引供电系统和外部电力网系统中电气量变化的过程叫负荷行为,它主要表达了各种电气量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牵引变电所及供电臂上负荷行为过程。主要有母线电压损失、牵引变压器的功率损失、绕组负序电流及母线负序电流电压分量、牵引网上的功率损失和最大电压损失。
(2)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影响的负荷行为过程。主要有流入各发电机支路的负序电流,在电力系统各监测点上的负序电压值等。
(3)对上述各种负荷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变换得出各指标的统计特征值(平均值、有效值、方差),并给出各指标变化的概率直方图。
5 结束语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一、二次侧母线及各馈线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因数等数据的仿真计算[4],大大提高了工程分析、计算的功能,其精确的仿真能力为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良威。牵引供电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应用[J].高速铁路技术,20xx,5(3):72-75.
[2]李群湛。牵引供电系统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3]王越。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过程的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4]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2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飞快,已经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快速发展中不免有些隐患,因此谨慎分析现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生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的科学技术,在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各个层面区域的应用都很广泛,在开发成本、运行速度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带动了集成电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相辅相成,共同向前进步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融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与工作中,在各个行业如工农业、文化教育行业、社会服务业等之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来说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方面的作用。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生活与工作之中,信息传递是格外重要的。而计算机科学技术则是通过互联网的作用改善信息传递的方式,加快其速度,从而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也与日剧增,从而对信息选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确性、有效性、及时性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由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运行形势,使得人们的劳动方式与工作模式也得到了转变。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得完成工作与学习任务,节省了更多人力物力去完成其他的事情,对行动与思想方面也有一定的解放作用。这正是说明了科技乃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另外,计算机科学技术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推动着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2.1生物计算机
早在1994年3月就有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计算机这一设想。将DNA碱基序列当做信息的编码载体,利用当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适当使用控制酶,改变DNA碱基序列并使信息有效反映出来,对数据进行运算。DNA计算机设想的出现有效拓宽了人类对计算机了解的视野,改变了计算机仅仅只是简单是物理性操作的性质,增加了操作方式。如今,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做出的重大突破使得人们对信息储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转变。科学家们将文学家莎士比亚的154首诗歌的音乐文件(mp3格式)以及相关的照片编制了DNA序列,使得储存密度大大增高,这一消息使得人们对生物计算机的构想进一步贴近现实。
2.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是即将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内存与CPU,利用其特性对信息做精确的处理,其特性即原子的`同一时间点处于不同位置之间。在数据信息处理,数据储存两方面,量子位的能力较晶体管电子位来说都是存在很大进步的。
2.3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做出的重大突破即为可以利用光速来完成电子储存以及运算等工作,与传统的芯片计算机相比其运行速度大大增加。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有科学家提出光子计算机这一设想,同时这一设想也在逐渐向现实发展前进着。1986年,戴维米勒研制出小型的光开关,使得贝尔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的光处理器有了一定的基础,在1990年的1月,光计算机的工作正式开启。在元器件方面,光计算机有两种类型,即光电混合型与全光学型。贝尔实验室成功工作的光计算机采用的就是混合型元器件。然而相比全光学光子计算机,其运行速度还是有些逊色的。要想将全光学光子计算机成功的研发并制作出,必需研发出一种特殊的“晶体管”,这种晶体管能够用一条光来控制另一条光。然而现今存在的光学“晶体管”存在很大的问题,笨拙且较大的体积是无法适用在光子计算机里的。因此,对光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还需要很大的努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总结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计算机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渐渐融入各个阶层的人们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之中,促进人类进入信息化经济世界。正是这样,计算机的发展与突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影响是巨大的,为社会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3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的一门公共课,但同时也是一门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中职的学生是学习计算机的必修课,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迅猛,对于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和适应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趋势,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阅读大量有关项目教学文献,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出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关键问题和实施步骤,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应验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式分析主要是有两个目的,第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顺应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趋势
关键词:项目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职院校;应用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必须要了解当下我国计算机的形势,我过现在计算机领域前景广阔,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技术,从pc端应用程序到移动端应用程序开发,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计算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几年一直被社会推上风潮浪尖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不仅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又要迈入一个新高度,更说明了我国计算机接下来发展的方向,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我对以前的计算机的教学方式和现在需要改进的方面做一下分析:
1实战化教学的意义和影响
1.1实战化教学意义
计算机的学习是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以前的教学理论学习比较丰富,实战操作就显得有点少了,这也是受限于教学水平和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形势,现在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学习必须加大实战操作和理论的相结合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理论就不以撑起一个人的技术能力,同样理论支撑起了我们学习计算机的大厦,在我们教学中可以加大计算机教学的硬件水平和操作能力
1.2实战化教学的影响
实战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使用过程中物化计算理论,丰富计算机操作经验,同时也在意识上使得学生可以感知计算机可以做什么,计算机的真正强大的地方,哪些地方目前还没有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2项目教学
2.1项目教学的目的
项目教学的目的就是实战化教学,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开发和实现工程需要,如果只学习计算机理论是不行的,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再好的理论都不能发挥到工程上去,项目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并把学到的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实现工程化的效果,现在的教学就是缺少实战的经验,导致有些学生理论非常丰富,操作经验缺乏
2.2项目教学的可行性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实现边学边练的教学模式,把讲到的知识立刻运用到项目中,并把项目实现的技术和理论结合,有学有练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学习其他知识作为辅助,学生在实战中相互交流和总结,同时也让学生提前的接触计算机的工程项目,为学生进入计算机行业打下基础,于此同时老师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教学相长,不仅提高的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提高老师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项目教学中也要补充世界和我国的计算机的发展的趋势和最新的技术
2.3项目的选着
好的项目可以给学生带来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固化知识的效果,尽可能的选着工程开发中的项目,工程开发项目不仅表现在技术选型上和技术的成熟度,还有计算机领域现在使用流行的技术的体现,同时还和项目教学,项目可行性相得益彰,加快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领域的步伐,效果非常的明显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调整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调整是为了使用教学,教学的课程我们必须的调整和当前形势相结合,不仅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也给学生带来了兴趣,课本的知识必须的更新除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介绍当前工程中使用的哪些技术,社会计算机方向的发展和展望,怎样结合我们的项目实战进行讲解和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经要把基础学好,同时还要学习和了解新的技术,不仅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去社会上进行参观和学习,多开设室外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学习课堂学不到的经验和知识,多开设讲座,多和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交流,课程的宗旨就是激励学生学习和兴趣,全面的发展和教学,真正的实现实战化教学的目的,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悟的效果.
4素质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学习技术,还有培养学生的素质,所有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这就是对素质教育的定义。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谈计算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意义。当前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知识改革,这将大大的改变我们现在已有的生活,生产,思考,行为方式。计算机是我们现在获取知识,进行高效学习,生活日常工作,放松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了,也就是我们当今的时代,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更离不开计算机。从小到平时我们的接触饿银行,大到高科技等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那么计算机这么重要的工作,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我们更应该重视计算机得教育,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体,我们的大学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计算作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两者的联系是必然的。
引用:
[1]周桃义,金欢喜.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新课程研究.20xx.
[2]邓昕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xx.
[3]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教育改革调研———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调研结果[Z].
[4]赵智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xx.
作者:唐诚 单位: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4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质量保障的观念落后
首先,很多高校现阶段仍然采用落后的观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或者是学生考取证书的数量等等,单纯地使用这些方式来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非常片面。尤其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很少能够利用分数和证书的数量进行衡量。其次,目前多数高校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经营和运作方面普遍存在很多不足。虽然高校管理者大都已经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投入依然比较少,使得目前多数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虽然实践教学属于教学行为的一种,但是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还存在很多区别。而多数高校在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普遍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部分学校甚至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利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因此无法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其次,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无法适应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使得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1.3投入有限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很多设备。例如: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房用于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机房需要购置相关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体系,这些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相对的,大多数高校目前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有限,造成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普遍欠佳;其次,随着高校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虽然加大了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数量众多,教学设备的增加效果相对不明显,教学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
1.4学生的自制力差
由于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有限,因此学校呼吁学生能够购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设备,从而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但是很多大学生购买计算机以后,主要用来娱乐,很少有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无法抗拒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的诱惑;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使得多数学生浪费了大量学习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
1.5教师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然而,通过调查和研究显示,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差。例如: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有限,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实践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因此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部分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是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比较强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综上所述,由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有限,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普遍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
2优化策略
2.1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与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存在很大区别,因此不能盲目地沿用理论教学的评价指标,必须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首先,制定多个方面的评价目标。为了更好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评价结果才能更加公平合理,也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
2.2构建和完善符合办学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所以在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出来:首先,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联合办学,让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专门评价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标准;其次,根据社会或者企业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制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质量评价指标,这样可以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3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首先,需要聘请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从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导;其次,可以聘用企业的相关员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教学,可以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工作进行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3结语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随着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大学生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5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也在快速的崛起。而这项技术也正在不断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可将一些工作的进程变得简单易操作化,不再需要去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说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虽然这项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也潜在着不小的风险,例如计算机遭到攻击、系统中存在危险漏洞、软件设计不够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很多的企业都没有将它们重视起来,对于这个要接触到大量信息的行业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网络技术。在进行一个工程项目时,多个合作单位要进行沟通,但是会因为时间地点或者一些其他原因无法进行及时的交流,所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是非常有要的.,这样不仅解决了沟通上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不仅仅只限于合作单位的沟通交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进行经验技术的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在项目管理上,因为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非常的迅速,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需要注意的方面
计算机技术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的方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和一些相关软件不够完善或存在着技术上的漏洞,会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大程度上的风险。所以我们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2.1关于硬件
因为计算机属于科技设备,所以企业在建立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不同的企业对于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是不同的。实力较强的企业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而正处于发展中的企业会节省任何一项投入的资金,如果企业认为硬件的投入不是很重要,这样就会导致无法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从而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2关于软件
除了硬件方面的投入,在软件方面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数不胜数,虽然不用担心数量,但是它们当中的质量很难保证,一款项目管理软件的完善程度和适宜程度可以决定项目最终的质量。所以,在进行软件选择时要考虑到实际项目的因素,然后选择出最适合的。除此之外,还要对所选择的软件进行多方面的测试,要保证它在操作方面足够简单,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完善程度。
2.3关于人员
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和软件方面的选择终归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更主要的是人员的操作,所以操作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才是关键。企业要尽量选择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他们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这样才可以更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除了聘用相关专业人才以外,企业还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要让他们的知识、技术以及理念能够与时俱进,从而促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逐渐的离不开网络,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都已经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这一点更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体现,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都用到了计算机技术,例如项目设计、方案选则、材料采购、进行施工等,不仅如此,计算机的使用让工程中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本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指出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并找出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6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条件,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目前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殷切期望。
一、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具体化应用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演变,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力之一,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计算机注重的是信息的处理效率以及系统的运行速度等,较比传统的机型,新型的计算机在成本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降低,计算机的研发人员在研发时,不断强化技能,让研发技术更加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看,除了之前的传统型应用之外,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自动化以及现代化教学等方面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大概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才开始应用,近几年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各科的教学都希望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同现代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一堂气氛更为活跃,内容更为精彩的综合性课程。现如今,很多教学机构已经开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利用软件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化创新。
除此之外,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软件行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并成为新世纪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新兴行业之一,这一切正是缘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发展、需要创新,软件行业的发展仍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学习对方的先进理念与先进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社会的传统姿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明形态,为人们的生活与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
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某些领域仍然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专业意识,观念保守,未形成一种先进的操作理念。一些专业的计算机操作者扔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身就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需要多方力量的引导与扶持,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人才补给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争取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改变现有的发展状态,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造优质的环境。
二、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现有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计算机技术仍然存在问题,很多阻碍因素不断产生,这些都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带去了困惑。从结构化发展与空间拓展化发展两方面入手,计算机技术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结构化发展的角度来讲:结构化一直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因为结构化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讲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计算机技术要想实现结构化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要想实现结构化发展,应当考虑计算机自身的升级以及发展等问题,依照智能化发展的特点,实现自我能力的增长与提高。之后,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时需要有人工进行辅助,对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索,以技术本身作为基础,发展适合技术生存的辅助行业。最后,要将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与研究而成的辅助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兼容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
从空间拓展化的角度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空间拓展化发展是一种有效地实践措施,为结构化发展提供即时补充。首先,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时暴露出来的复杂特点,需要一一解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要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让技术能够充分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次,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集成性,这一点会大幅度的减少成本制作费用,抓住此特点能够有效的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范围。最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人性化发展的新目标,这一点对于智能化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也是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人性化发展能够进一步让计算机技术发挥出替代作用,减少人工的直接活动,避免人们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在一些难解的问题上,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真正的便捷,保证工作的稳定、准确性,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社会信息文化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当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向着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
在设计行业和制造行业当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应用到其中,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还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制造设计主要是指服务于产品中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元素分析等各个环节当中,从而降低机械类、工程类等产品设计的难度,增强产品结构设计的质量,使其产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
而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教学则是指一种在计算机教育领域中实际意义的新型教育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再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人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直观的讲述,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还让人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提高知识教学的质量。其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对人们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复习,进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格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计算机管理教学的使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仪的管理,并且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处理,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规范、高效管理,使得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3、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与供应,更是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电力安全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20xx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国家电力信息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工具不断涌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电力建设在也越来越讲求高速度、高质量。但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部分。安全性既包括网络设施本身的安全,也包括信息的安全;既要防止外界有害信息的侵入和散布,又要保证自身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提出几个简单的解决对策以避免常见安全问题。具体有:(1)建立安全防护系统。(2)网络防病毒。(3)合理地使用防火墙。(4)物理隔离装置的应用。力争实现电力系统在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性问题的防范从而将安全运行纳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保障。目前,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许多电力系统的网络应用系统只是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而未对网络安全进行统筹规划,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运用综合防护措施设置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允许访问数据库的IP地址或用户。分离数据库服务和应用服务,使其位于不同的服务器上,加大攻击者攻破整个系统的难度。在边界防火墙上禁止数据库服务的端口,防止边界外的用户攻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关系到电力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结合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电力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现状,并给出了防护措施。其中,大部分防护措施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系统的分析了计算机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让计算机技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针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相关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不足之处,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化、稳定化发展。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7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煤炭开采生产常常面临诸多方面的障碍。在生产技术上,煤炭企业难以达到高难度采矿生产的需要;在生产方式上,煤炭企业缺乏先进的控制技术作为支撑。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煤炭企业的采煤生产效率,也容易引起各种安全意外事故,增加煤炭企业生产难度,同时扩大了成本投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大大增强了采煤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持续性,提升了采煤生产中的配煤效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
考虑到煤炭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企业在制定煤炭生产计划时必须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作业质量,控制好采煤生产的质量、产量等核心指标。传统配煤方式造成的各种缺陷,既增加了企业参与煤炭生产的难度,也加大了开采成本的投资金额。鉴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越性能,其用于煤炭开采的配煤工序时可显著改善生产效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
(1)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是为了收集到更多的配煤信息,为生产人员的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功能则能满足这一要求。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各种工艺变量进行巡回检测、处理、记录及变量的超限报警,并且做好各类实用数据信息的实时分析,以判断采煤生产的状态是否正常,提醒操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数字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运行之前要经过一定的计算处理,再把计算所得的结果经过传输通道递交给控制中心[1]。计算机控制系统收到信号后,可对被控制对象加以调控处理,以确保采煤数据的准确性。数字控制系统在模拟阶段运行时信号的传送不需要数字化,只需要结合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功能便可处理相应的信息,方便了煤炭开采生产控制需要。
(3)监督控制系统。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监督煤炭开采生产,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检测反映;二是指导配煤工作,在配煤时利用监督系统可引导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质量分配原煤。为了保证监督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计算机操作人员可利用数据建模的形式分析配煤信息,编制更加科学的配煤方案,提升了配煤数据的处理效率。
(4)分级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指的是“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采煤生产可对生产过程实施多方面的分级控制,如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分散控制等等,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控制系统。分级控制系统的各项设备具备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有助于创建人机操作模式,帮助了煤炭企业生产加工流程的规范运行,改善了系统控制的性能。
(5)总线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对采煤现场进行总体控制,涉及到采煤、配煤的大部分环节。利用总线控制系统能引导采煤人员的科学作业,如:此系统中利用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等数字化控制模式,将数字信号取代4~20mA模拟信号,从而调控配煤加工的规划进行。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共同促进下,现场总线的控制技术得到了更新发展。
2传统采煤模式中配煤的缺点
(1)质量问题。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要求,配煤环节主要是参照需要的燃煤特性进行调配。但受到技术条件、配煤设备、人员技能的限制,早期企业在配煤时没有控制好不同煤燃料的比例大小。人工配煤的质量水平较低,从而造成煤炭材料燃烧后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投资问题。采煤生产需要投入大批资金作为支撑,而配煤作为采煤的后期处理工作,其同样会影响到成本投资金额的大小。传统配煤过程中,作业人员因对原煤量大小控制不当,使得配好的煤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增大了配煤作业的成本投资,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效益减小。
(3)调控问题。一套配煤方案确定之后,企业则会安排施工人员参与配煤工作。而采煤工序中并没有对配煤制定调控方案,许多采煤人员仅注重于原始煤炭的开采利用,使得配煤工作未能得到综合的调控配置[2]。如:在配煤秩序上缺乏科学的领导,在配煤方法上没有标准的规定等。
(4)环保问题。煤炭在满足社会能源利用需求的同时,其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样值得重视。传统配煤方案里没有控制煤炭的质量、重量、比例及种类等,造成煤炭燃烧后的污染率上升20%左右。这不仅反映出我国配煤技术的落后,也体现了企业在采煤生产中管理工作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3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配煤生产
配煤软件的推广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采煤生产的主要表现,通过将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采煤生产设备相联系,实现配煤流程的一体化操作,对于煤炭企业生产而言是一种技术上的更新。利用计算机指导采煤生产后,许多生产工艺流程也摆脱了传统采煤的不足,呈现了多个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提升效率。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采煤、配煤之后,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将显著提升。配煤软件的利用更是提高了作业效率,如:计算筛分浮沉表,收集煤质资料;分析原始煤炭材料的可用价值,确定煤材料的性价比;科学推测重选、浮选、筛分的作业状况,编制更加科学的选煤流程等。
(2)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是自动化配煤的首要目的,也是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的保证。利用配煤软件可充分利用各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煤炭材料,可以将优质煤、劣质煤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起来燃烧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劣质煤的丢弃浪费,提升了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
(3)优化比例。软件配煤的最大优势在于避免了人工配煤的不足,尤其是在配煤量的控制上把握得更加准确。如:利用自动化软件按照用户输入的源煤数据、精煤目标成分数据等,对标准范围内运行的配煤方案详细归类。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配煤质量以协调好比例。
(4)减少成本。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总成本、单位成本及销售成本等。采用自动化配煤软件之后,配煤效率提升20%~25%,生产成本降低10%[3]。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也促进了行业技术的改革创新,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效益。
4控制系统下配煤软件的运用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推广运用的配煤软件可完成动力配煤、洗选配煤及炼焦配煤等3大形式的配煤,每一种方案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上自动运行。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软件联合运用后,基本上建成了自动化生产模式,煤炭企业采煤、配煤的效率显著提升。
(1)动力配煤。在动力配煤方法中融合了多项学科知识,此种自动化配煤涉及到了化学、煤的燃烧动力学、煤质测试等理论。在此前提下,把各种性质、质量、重量的煤炭综合处理,如振动、挑选、粉碎等,再添加适当的化学试剂搭配使用,从而达到锅炉燃烧需要的条件,该自动化配煤操作流程简单[4]。
(2)炼焦配煤。炼焦煤具有多方面的化学作用,其采用热分解、结焦等工艺,生产出焦炭、焦炉煤气、炼焦化学产品等。此种自动化配煤形式是大部分企业广泛运用的方法,且具备了许多生产优势,如能显著提升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小企业生产的成本,确保焦炭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让产品的用途更广。
(3)洗选配煤。洗选配煤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对原始煤炭材料进行清洗、筛选、配合等处理,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洗选配煤处理后的炼焦精煤灰分降低1%,炼铁高炉利用率上升5%,煤炭燃烧的污染率降低0.2%。因而,这种配煤方式在经济、环保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
5计算机控制配煤的相关原理
配煤软件的运用必须要借助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但同时也要参考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在配煤软件运行期间,生产操作人员掌握配煤的基本理论,可指导其在生产中规范生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下的配煤理论如下:
(1)重叠性原理。这种原理的核心在于温度的控制连接,保持不同煤材料之间的温度处于标准范围,然后才能实现配煤效率的提升[5]。
(2)互换性原理。焦炭质量的好坏由炼焦炭内部的成分组成所决定,如活性组分、惰性组分等,且与配煤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较大的联系。
(3)共炭性原理。共炭性配煤需要采用适量的非煤粘结剂,再配合使用机渣油、塑料类、沥青等加快煤炭的共炭化反应速率。
6结论
综上所述,采煤生产状况决定了后期的煤炭经济发展水平,在采煤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好生产秩序,还要对“配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机控制系统运用于配煤操作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不仅提升了配煤操作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煤炭生产人员的工作难度,推动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8
教学当中的精品课件少,且针对性弱。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课件好坏与否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课件数量多,但精品少,许多已开发的课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当前,许多教材都为教师提供了课件,但这类课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课件是简化了的教材,缺乏对知识的组织,以简单的演示文稿类型进行平铺直叙。诸如此类课件无法直接使用到课堂当中。进行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知识更新快速的情况下,许多刚开发好的课件已经无法适用于教学形式。此外,部分教师将同一个课件反复运用在不同的学生和专业教学当中,也使得课件的针对性降低,效果也不好。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建议
4.1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展示和教材有关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带动课堂的气氛,拉动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活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有助于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模式当中加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
4.2促进师生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当中,师生情感交流存在缺失,是存在于多数学校的普遍现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模式是为。教师-计算机-学生。模式下的三元交流,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学生。二元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障碍师生间进行感情交流。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计算机过度依赖,教学内容全部通过计算机而展示,学生仅仅一味记录计算机所呈现的内容,师生间几乎出现零交流情况。在计算辅助教学过程当中,计算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无法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4.3发挥软件优势
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CAI教学系统必然存在缺陷和不足。费用高,一次性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导致教师需要亲自进行课件的编制,方便自由度远不如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这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过程当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当是开发软件,而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行课件的制作。例如,近几年我国出现的面向学科设计的工具型软件,只需教师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进行基本培训后便可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小软件的`制作,使其能够和教学过程紧密配合,实现计算机有效地辅助教学。
4.4完善相关设备,提高课件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课件当中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这给运行课件提出更高的硬件设施要求。教学过程中,一些课件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设备陈旧无法呈现课件良好效果的情况,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解决,进行设备更新,以保证计算机设备顺利播放、运行课件。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为我国现代化教育观念思想上的重要体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有助于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及评价,使得教学质量得到质的优化和提升。此外,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观念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亮,王泽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xx(27)
[2]陈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J].现代交际.20xx(03)
[3]石庆民,朱姗虹.浅析CAI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9)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9
摘要: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动,而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进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作为国家竞争力的强大支持,其应用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行业变革乃至社会转型均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围绕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计算机;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非比寻常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进步。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农业、工业生产,甚至是国家的政务工作,无不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为了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应用现状,准确把握改进的措施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当下,计算机已经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应用,不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推动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促进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延伸了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在零售领域,电子商务在计算机应用下应运而生,销售形式、支付形式也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环境不断完善。在文化产业领域,计算机应用为影视剧作创造、音乐制作、书籍出版等提供了重要创新平台。此外,在国家的政务管理、公安领域,计算机应用均有所建树。但是,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具体如下:
1.1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其发展速度仍然有所滞后。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中,还停留在文本处理、电子化信息储存等层面,计算机技术的价值还有待挖掘和开发。而部分领域则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导致国内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缺失,不利于计算机应用的创新发展。
1.2区域应用不够平衡
目前,国内的计算机应用仍然集中在一、二线中心城市,一些落后地区受经济发展等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情况不够理想,不仅无法发挥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也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1.3技术问题频繁发生
尽管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但在国内,人们在计算机应用中的规范操作、风险防范方面仍然有所不足,尤其是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病毒侵扰往往给计算机的用户带来各种威胁、隐患甚至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用户不仅要规范操作计算机,还要保持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的持续稳定应用。
1.4研究力度有所欠缺
当下,计算机已经与各行各业紧密衔接,未来还需在软件、硬件的开发上不断创新升级。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计算机应用研究方面,缺乏资金与技术的支持,致使我国计算机的应用常常依赖他国的经验,而没有贴合中国实际的研究及发展特点。
2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不断产生
计算机的发展,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进步与行业发展都急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因此,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新兴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比如运行速度快、传输效率高的光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引入神经元结构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与人体大脑相连的生物计算机,能量消耗少,运行速度快的化学计算机,此外,还有纳米技术、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发展等等,均将带来积极的技术变革。
2.2计算机应用向微型化、智能化、巨型化发展
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社会服务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功能。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社会功能,提高计算机的服务效率,计算机应用就必须适应各种技术需求。因此,各种小型设备的广泛使用,将推动计算机应用向微型化发展。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令人们对自动化、人性化服务的需求愈加明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也必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此外,大量的信息处理需要计算机在运算速度、运算空间上更加的“巨型化”,如此才能更加精准,更加快速的.完成各类计算机运算,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处理功能。
2.3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环境,才能保障用户的安全稳定使用,降低各领域的信息经济风险。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更为深入广泛的应用,国家务必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及计算机应用特点,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围绕计算机使用规范、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的计算机使用环境。
2.4地区发展日趋平衡,计算机应用日趋广泛
要进一步的推动计算机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的价值,就必须要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缩小各地区计算机应用的差距。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正在不断的促进各地区的平衡发展,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在相对落后地区的推广及应用。未来,随着地区发展的日趋平衡,计算机应用也将在全国各地更为普及和平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密不可分。当然,在技术水平、研究力度、区域平衡等方面中,计算机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如何准确把握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促进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值得有关部门和人员持续关注与研究。
引用:
[1]桂美坤.试析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4):58.
[2]谢振德.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2(27):236-237.
[3]蒋毅为.浅谈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20xx,(32):114-115.
[4]徐震宇.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8):162.
[5]朱永涛.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xx,(4):25-25.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电子信息工程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因而深受人们的喜欢。就电子信息工程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提取、管理和存储方式,使人们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更加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其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面更加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等特点[1]。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便利。
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电子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以及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进行重组设计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信息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也使得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等更上一层楼。我们常见的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有智能机的使用等。电子信息工程具有较为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便捷性。电子信息工程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人们利用电子信息工程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还能随时对信息进行任意的处理,具有较强的便捷性[2];第二,涵盖范围广。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功能的适用性较强,因而电子信息工程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电子信息工程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甚至能够改变人们工作的形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经济性。电子信息工程和其他信息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融合发展还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即是对信息的获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在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以及处理等方面更加方便,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具有安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缩短人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时间,提高了信息的质量[3]。传统的电子通信工程中,人们获取一条信息需要经过较多的时间,而且该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则能够有效降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时间。人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加有利于节省人们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使人们获取的信息总量提升,能够较好的提高信息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能,促进电子通信工程的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可能会给通信工程带来一定的风险。部分不法分子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的通话、信息内容等进行窃取和修改。但是这些风险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予以完善。从另一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实质上能够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能。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等特征,电子通信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可以利用防火墙等技术对电子通信工程进行实时保护,提高电子通信技术的安全性。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备份技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开发电子信息设备,互联网技术还能够加强电子信息设备的联网功能,对于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无论是电子设备的开发,还是电子设备的联网功能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失去联网功能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必然要落后于现在。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我国大部分的电子信息设备和产品都具备联网功能,而企业在开发新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也非常强调对该设备联网功能的开发。一般来说,为了使设备具有联网功能,企业在开发新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过程中均需要根据互联网的服务协议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5]。设计成功后用户即可使用电子信息设备进入互联网,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随时、随地获取、传递以及其他各种处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用户更加便捷的、有效、准确的信息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还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好的收集、传递和处理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更加推动电信信息工程的发展,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广泛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孙迎春,徐建东,蒋野。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103―106。
[2]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xx(S2):25―31。
[3]史媛芳,张心全。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4):239。
[4]张泰杰。我国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5):180。
[5]姜俊勇,万仁保。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xx(11):140。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1
1影响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因素
1.1管理方式
多年以来,通过各国专家和学者坚持不懈的探索,得出以下结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管理方式。自从信息化时代到来以后,社会发展迅速,然而管理方式几乎停滞不前,发展缓慢,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在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互相融合的情况下,才能使企业运营和管理推动企业运营的快速发展。其中这些部门包含了设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物质储存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但是每一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无法进行信息的交流,他们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工作。因为信息无法进行及时沟通,在这种状况下,建立信息系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1.2系统和软件两方面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当然,不同的专业会选择使用不同技术,这就需要软件公司开发出多种信息管理软件,只有通过软件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共同的商讨,软件公司才能明白客户所需产品的类型,才能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信息管理软件。但是一般情况下,客户大都是根据自己部门的需求,大致的对软件公司提出相应的要求,软件公司开发出相应的软件。如果软件公司与客户没有进行必要的协调,指客户与软件公司没有提供相应的需求信息,只是盲目地选择软件公司所开发的有关软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之,信息系统的建设成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网络技术
在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中,参与的各方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人员及时交流沟通,而且能够很好地做到资源共享,这就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的巨大优势。
2.2多媒体技术
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多媒体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我国已经具备推广多媒体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运用与之相关的软件将工程项目实体化,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现项目的形式。当然,开发此类软件也存在风险,因为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工程项目管理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整个管理过程较为系统复杂,并且有些影响因素难以控制,具有不可预知性,这些都可能造成所开发的软件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较准确的描述工程项目。再加上很多企业在基础工作上的管理较为松散,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规律,这样就会使得所开发的产品过于自由开放,想应用到现实中有一定的难度。
2.3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和数字资料库
在企业中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数据的计算,同样在工程项目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以及最后的信息集中处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数据的计算,在项目建设之前,第一要做的便是对规范而标准的手册等资料进行整理。如果是纸质文献就会造成携带与检索的不便,这时候,只需要将资料电子化和数字化,就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不仅可以方便携带和运用,而且制成的电子图书可以方便而快速的进行搜素,进行准确定位,除此之外,还能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条目,进而提高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可将数据信息电子化,建立工程项目的电子资料室和数字资源库,为项目工程的顺利施行和有效进展提供信息资源依据。并且在各项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更新资料库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2.4建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会牵涉到需多部门的'信息协调与数据的运算和汇总,但是这些数据运算量太大,如果只是运用传统的计算方法,那么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折扣,这必定会影响到工作进程,导致工程项目的速度大幅度下降,虽然与之相关的数据计算是项目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项目工程数据巨大,势必十分复杂撒,其工作过程又非常繁琐,出现人为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最初制定方案、优化方案的时候,就需要项目工程师进行反复的计算,来得到最终结果,在此过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也不一定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运算效率并减小误差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合格,拥有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的工程项目的系统管理软件则在一方面保证了工程项目资料的安全性和合理利用,能对使用者的权利进行很好的掌控,从另一方面讲,设计工程项目安全计算软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重复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这已经成为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很好的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3.1软件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比较相似的软件产品,但是因为工程项目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样选择出一款适应自己的软件产品就会比较困难,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那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软件产品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
3.2硬件方面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就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不断地更新,以保证其工作效率,所以,需要公司及时对硬件进行更新。
3.3项目管理人员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选拔出操作技能高的项目项目管理人员,这对公司来说,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公司所面临的急切任务。
4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满足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寻求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应该针对公司自身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就计算机更好地为管理者服务,反过来,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指挥“管理”,提高办事的效力,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计算机应用技术才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中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从而以学生作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备的功能特性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得这一教学方式日益成为教学方式大趋势。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引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利用特定结构建立起逻辑连接,具有交互能力的信息集成系统。CAI可以实现在校园网内建立虚拟的网络教室,进行课件制作,实现教室授课的电子仪和影像同时播放,学生可在不同地点观看教师的授课实况。
1 CAI的功能特性
1.1既可大面积施教,又可个别化教学
CAI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覆盖各级、各种、各类科目的教学,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远程教育大规模扩张,因此可进行大面积的施教。CAI可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差异,量身编制供应学习者选择的分支教学程序,使得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及思维特点相契合。由此,每个学生都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步调的制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给予特定指导和评价。
1.2人机双向交互形式多样,可迅速反馈与强化
发展迅速的多媒体技术在CAI当中得到充分应用,使得CAI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交互式人机双向交流。CAI的教学终端不受鼠标、键盘、CRT显示器等等常规输入设备的.局限,可利用窗口交互操作、图形交互界面、触摸技术,实现图像、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类信息进行交互传递。同时,CAI能够对上述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每一类信息都可使用多种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易于记忆和理解。计算机的运行快速、容量大特点,有助于对教学后的回答、作业进行及时地分析,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评价,显示反馈信息的速度快,从而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率。
1.3对各类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综合运用
CAI控制下的图像、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类媒体信息,能够随时呈现,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使得各类教学媒体相辅相成且扬长避短。同时,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功能不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加快感知,理解,记忆。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分析
2.1资料咨询教学
资料咨询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相关资料,这类课件适用于对数据库的查询,如情报资料、文献等的检索等。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
2.2模拟仿真型教学
模拟仿真型教学能够及时提醒使用者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摸拟仿真型课件常分为操作模拟、状态模拟和信息模拟三类。这类课件开发时对内容模拟的真实性是提高其质量的关键。这类课件在表达医学教育内容时,最常用的是计算机动画、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等多媒体技术。
2.3课堂演示型教学
课堂演示型教学是将课件表达的内容在课堂授课时作演示,并与教师的讲授或其他教学媒体相配合。这种类型课件一般与学生间无直接交互作用。这种类型的课件要求有大屏幕显示器或高亮度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应考虑课堂演示时的环境因素对演示效果的影响,选择可突出主题的屏幕显示属性。
2.4人机交互学习教学
人机交互学习教学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一种常用方式,这是一种以个别化交互学习为目标的课件类型,它应具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及相应的逻辑结构。这种课件常采用选择型的程序结构,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学生控制其运行流程由,也可由计算机通过诊断性提问后再自动决定流程。它应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让学生可进行充分的人机交互,处于个别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主动的学习。
2.5练习复习教学
练习复习教学能够在老师不在的条件下帮助学生判断正误,答错了给予提供进一步的教学措施或再次练习的机会;答对了则给予鼓励(增强),然后进一步练习。练习复习型课件常用于复习某种规律性的知识,也可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作为学生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进而调节学习进度和内容,巩固新学的知识。
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课堂组织松散
教学过程当中一般使用课件进行知识和规律的演示,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需要考虑卓有成效的教学组织方法。教师若只按照课件照本宣科,没有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和组织,且没有进行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和学生互动,这样则不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效。
3.2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涵
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如下理解偏差。其一,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依赖性强,认为课件能够代替自身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作用,在教学当中处于被动境地。其二,教师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抵触心理,不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且认为这一方法会对学生的思维方法、方式带来不利的影响。
3.3相关设备缺乏
当前市面上有着许多教学软件,但真正适用在教学当中的软件不多,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教师自行编制课件,需要学科教师编写稿本,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编程,开发出小型的教学软件。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课件开发。因此,虽然多数教师认同CAI,但因投入和产出不想对称的事实,导致CAI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多成为教学检查、评比、学习、参观等。装点门面。的工具。从而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多以。观摩课。这一方式作为教学的点缀,没有和学科教学真正融合。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3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高速发展,掌握计算机技术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教育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已经逐渐成为了中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公共课,在中职学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然而,仍有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计算机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引发了用人单位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低效,本文以此为主要探究对象,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创新进行探讨,创新教学模式、内容、考评体系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教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日渐发展,社会逐渐向现代化、网络化、科学化转变,大数据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对社会上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教育行业[2]。大数据的冲击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教育行业亦认知到本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停步不前。如何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改革创新中职院校的教学决策,开发出具备着数据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计算机应用能力扎实的人才成为中职院校追求的目标。
二、大数据的特征
大量性。大数据具备着大量的信息,随着信息的不断产生、发展,TB的数量级早已经因无法满足数据需求而被淘汰,并发展为PB数量级以及ZB数量级与YB数量级[3]。多样性。随着数据的不断发展,数据的结构类型逐渐由过去的单一结构类型逐渐向多样化形式转变,在多样化数据类型之中,包括有网页、图片、音频、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高速化。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产生的速度逐渐加快,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对高效及时的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的需求越加深入。价值高于密度低。各种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数据产生的速度越来越来,在连续不断的数据产生中,所存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却相对较少,造成了在众多信息中提取价值信息的艰难[4]。
三、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素质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在中职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论知识够用、技能掌握牢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成为了中职院校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成为根本。然而,由于教育模式以及其他问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不足,导致进入单位后的各种问题,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利用大规模数据改进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教育学习的主动性。第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改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应掌握的内容进行挖掘并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景并与学生多做互动回答。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运用大数据对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与主次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适用于学生自学与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慕课、微课等形式达到好的课前自学目的,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学生讲解对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或者根据自身作品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等,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次记忆。在课堂中,教师应把好本身的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前进方向上的引领者,当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针对学生学习不全面、了解不全面等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为学生梳理知识。第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背后强大的网络资源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教育中,大数据下的课堂教育的优势具有以下几种:其一,为学生增加了学习知识的途径。其二,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进行收集,如,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学习的时间长短、学生学习行为等,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对知识掌握的多少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第三,教学评价改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则计算机课程将会更加向网络化、多元化发展。考核评价对学生与教师双方都具有助推力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将大数据挖掘算法运用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将教学效果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为教学管理部门带来更科学的决策信息,为教师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5]。除此外,大数据还能对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细节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提高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促进学生纠正计算机操作中常犯的错误,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计算机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学科的教师,所背负的责任更加重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改进教学的环节、方法与评价等,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运用大数据技术及其背后庞大的信息网,了解学生的水平,丰富教育知识,并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满足企业用人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丽玉.中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J].电子制作,20xx(4).
[2]张红芳,刘晶.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5).
[3]刘春晖.创新式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xx(36):390-390.
[4]李爽.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教学研究[J].教育,20xx(2).
[5]许颖,孙琦.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7).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4
摘要:教学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管理和维护好实验教学切片,能提高学生实验课的效果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适合本实验室发展的一套教学切片管理和维护措施,为学校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室;教学切片管理;教学切片维护
医学形态学是直观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观察大体标本和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教学切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器官的大体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的细微结构。因此,实验教学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校自20xx年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以来,对实验室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维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使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下面就我们形态学实验室近年来在实验教学切片的管理和维护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做一总结,希冀能为其他院校提供帮助和参考。
一、教学切片的管理
1.切片分类,按系统编号存放。我校形态学实验室主要承担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按照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备好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所需的教学切片,并分别按照系统分类、排序及编号,统计好各种切片的数量并存入电脑作为原始切片情况记录。将两个学科的切片分开存放到切片柜里,按系统和编号顺序依次存入各抽屉,抽屉上的编号与切片编号对应。按照系统编号存放切片使实验切片的准备更加直观便利,尤其在学校开设教改班之后,需要调用切片时,根据系统查找归还切片十分便捷。
2.虚拟切片库的建立和管理。我校形态学实验室已全面建成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其中虚拟切片库的管理也成为实验室教学切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虚拟切片扫描仪将实验室现有教学切片进行数字化扫描,产生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图像,并存储到教学用的计算机中建立起虚拟切片库,使用专门的图像浏览和编辑软件(我校使用易创公司MIE软件)进行操作和管理。虚拟切片库的使用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资源,同时弥补了一些稀有切片数量不足的弊端。
3.组胚和病理教学切片分开准备,专人负责。由于不同专业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课程进度有所不同,组胚和病理的教学切片应分别由专人负责,且按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分别准备。每周实验课前,实验技术人员从切片柜里拿出各学科各专业本周实验课所需的切片,分别放到切片盒内。我校形态学实验室组胚和病理各有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按照标准班40人计算,需准备40张教学切片,保证每人一张。对于因标本来源极少所致的切片数目不足的切片,各实验室平均分配后学生轮流阅片。对于同一个组织或疾病标本来源不同的切片,尽量做到一个实验室是同一个来源,便于授课教师为学生讲解。每个实验室的教学切片放入各自的切片盒内,盒上贴有实验室编号,课前由各实验室负责人到实验准备室以班级为单位领取,当面数好切片数目并登记,课后由负责人数好送还,实验技术人员复查,如有丢失或破损按价赔偿并登记。切片在所有班级使用完后由实验技术人员清点好数目放入原编号柜中并做好记录。
4.学生参与切片管理,增强责任感。传统的教学切片准备方法是由实验技术人员提前将切片盒放入实验室,课程结束后再由实验技术人员清点回收,但学生在切片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责任心不足,不够爱惜切片,打碎或丢失后不能自觉赔偿登记的情况,导致教学切片破损丢失严重。为改变学生参与感、责任感不足的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让学生参与到切片管理中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次实验课前,指定每个班级一名班干部为负责人,以后该班级在每次实验课前均由其领取切片,点好数目并登记,课后归还前在实验室内清点好,有缺失或破损及时找回或赔偿。
5.严格的赔偿登记制度。我们在每个实验室都贴有实验室教学切片赔偿登记制度说明,明确告知学生在损坏或丢失切片时如何进行登记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切片来源、制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严格的赔偿登记制度能从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爱护教学切片,减少切片的损失。
二、教学切片的维护
1.授课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维护教学切片的重要性,在每个班级的第一次实验课前,授课教师要向学生宣读实验室教学切片赔偿登记制度,指导学生爱护教学切片,不准许将其随意拿出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轻拿轻放,看完的切片要放到平整、安全的位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损坏。
2.形态学实验室开设形态实验学技术选修课,向学生讲授形态实验学的技术方法和制片方法,尤其是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HE染色、显微镜及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使用,即将学习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学生通过形态实验学技术课的学习能知道切片标本的来源及制作过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到教学切片的得来不易,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多一份小心和爱护。
3.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切片应外观清洁、组织结构完整、染色清晰、标记准确,学生镜下观察起来才一目了然。教学切片经过几年的使用,有的已经褪色、破损、模糊不清、标签脱落,镜下观察起来很困难,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理解和判断[1]。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淘汰这些切片,当切片数量不足时,及时更换补充。利用以前保存下来的或从本校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典型病变的标本制备新的教学切片。
4.建校至今,本实验室的教学切片进行过数十次的充实、更新,目前使用的切片存在批号、标签多种并存的情况,且有的有编号,有的没编号。另外,切片的长期使用造成表面污浊,标签磨损,影响学生阅片。因此从20xx年起,实验室主任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所有切片进行了全面清洗、洁净,更换了统一标签。切片先经过清水充分浸泡,时间以标签、切片表面的污渍和制片时残留的树胶变得易于从载玻片上脱落为准,此时可用手轻轻搓掉标签,用清水将脱去标签的切片反复冲刷搓洗,直到表面污渍和残留树胶完全脱净为止。这个过程既能清洁切片,又能起到消毒除菌的.作用。捞出切片,稍稍沥水,再用干净的抹布一片片擦拭,自然通风晾干后贴上新标签。组织胚胎学的新标签统一用组织名称命名,贴于切片右侧,病理学的新标签统一用编号命名,贴于切片左侧。此工作量非常庞大,我们在管理好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同时,安排时间,错开学生正在或即将使用的切片,分批对教学切片进行清洁和更换标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近两万张切片的更新工作。更新后的切片表面光洁,组织结构显示清晰,标签统一醒目,焕然一新,更利于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也促使了学生更加爱护切片,减少切片的损坏,增加切片使用和保存的时间。
5.对虚拟切片库的维护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每个实验室准备一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每节课班级负责人记录计算机、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计算机问题排查出是硬件还是软件故障,学校维修中心能对硬件问题采取有效的维修办法,对于软件故障需通知软件公司,公司会定期来实验室进行检修,将有软件故障的计算机统一维修,并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保障虚拟切片库的正常使用和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总之,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维护实验室教学切片,是实验室资源有效利用、辅助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不管形态学实验教学手段如何发展创新,对实验教学切片的观察始终是形态学学习的基础,是其他任何先进方法不可替代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对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和维护的一个开端,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改进新方法,我们相信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会朝着更简便、更快捷、更适应教学的方向发展[2]。
参考文献:
[1]马晓凯,王冰,王晓炜,赵薇.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教学切片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xx,30,(14):109-110.
[2]李娟,李帅,王莉,谢佳,胡晓松,冯军.形态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的管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xx,(15):174,176.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15
[摘要]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正在不断的下滑。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毕业论文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给出了怎样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毕业论文 论文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必要的去企业单位参加具体项目外,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毕业论文来驱动学生。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承担工程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成为学生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通道。目前,单纯的学校教育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暴露出与信息技术企业需求和现代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匹配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质量,使项目驱动式的培养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的研究方向。
1、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态度上对毕业论文不够端正
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这主要从指导老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首先,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在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一部分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很少有人把毕业设计看得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认为能过就行;部分同学为了深造选择了考研,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考研初试、复试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准备考研,而不是做毕业设计。其次,指导老师重视度不够,在学生写毕业论文期间,特别是刚刚升本的院校,大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平均上课时节数是老牌本科院校的2到3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很有限。另外,由于这些院校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报酬比较低,使得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也是采取消极的态度。
1。2、论文的选题单一
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是,老师先拟定好论文题目,给出相应的要求并设计好相关的任务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选题。而这种选题方式往往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展开的积极性,最后得出的论文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答辩的材料。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实验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本身因素,给出的论文题目绝大多数是信息系统这样类似的题目,比如: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陈旧的题目,这些题目已经做得非常的烂,没有什么可创新性而言。
1。3、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
尽管学校对毕业论文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却没有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可操作性不强。所能提供的资源仅能够保证各种文档资料、论文的规范性,而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却难以保证。
应用型院校一般都是刚刚从一些师专等传统的专科院校升上来的,缺乏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并且大多数处在边远的二级城市,因此经费少,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监控也不到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按照一般老牌院校做毕业论文的惯例,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该交流两次以上,以便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找工作、考研等特殊情况的.影响,学生又缺乏主动性,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从而使得整个的监控过程就成了一个形式。
1。4、经费投入和师资都不足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绝大多数的这类院校都进行了扩招,导致生源的质量也不断下降,同时也大大加大了指导教师工作量。此外,这类院校的老师待遇相对比较低,使得许多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都是采取一种职称上去就走人的态度,造成了有资格,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师相对不足。
1。5、论文抄袭校对论现象严重
尽管各个学文抄袭现象处理都非常的严,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重新组织加工,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种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关应对措施
2。1、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让学生知道毕业论文与其它课程一样,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把它做好才能够顺利的毕业。对于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态度,指导老师善于开导学生,笔者今年指导了几个学生,其中就有两个同学对毕业论文一点也不重视,开题报告也是敷衍了事,设计根本就不做,笔者在跟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打电话,每周跟踪其进展状态等方式,经过耐心的教导,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个任务,也是为自己走行新的工作岗位的一次练兵的机会,从而端正了态度,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2、建立毕业论文的双向选题机制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是写作毕业论文的重头戏,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毕业论文的质量。传统的由指导老师指定命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了,因此选题应该是个双向的过程,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两方面来拟定题目。
目前,由于学生的就业成为了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大多数的院校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就要求他们找工作,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前到暑假就开始,同时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因此,开展好毕业论文工作,是摆在我们前面的重要任务。
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所选定的题目要兼顾兴趣、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性质的工程、反映现阶段发展需求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⑦兼顾选题与就业。笔者发现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学生可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可能需要在单位顶岗上,这类学生在选题时最好能与其工作的内容相关,形成联合培养的方式,一类是已经考取研究生,这类学生在选题时应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后期的继续学习深造做准备;另一类就是变找工作变写论文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选题时则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2。3、完善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老师要认真对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规范管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学生选题开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贯穿整个毕业论文过程,只有通过才能参加答辩。毕业设计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毕业设计论文给出的成绩占40%,论文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占25%,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出的成绩占35%,保证了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性。
2。4、加强指导教师自身素养的建设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要优化指导教师结构,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选择一些“双师型”的人才来担任指导教师。为了弥补指导教师的不足,也可聘请公司、厂矿的一些工程师来担任。另外,扩展培养指导教师的途径,争取每年都安排部分青年教师到公司、厂矿去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深造前的重要的练兵,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只有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
[2]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论文06-25
计算机应用论文10-15
计算机应用简历范文02-19
计算机应用自我评价10-16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7-23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习报告10-02
计算机及应用大专简历范文12-15
计算机应用中的论文范文05-15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论文05-1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