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德育论文范文1
1、班主任如何帮助初中生在日常中渗透德育教育探析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探究
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探索
7、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记
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推进探实
9、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见
1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几点体会
1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3、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应用
14、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15、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17、初中班主任德育课实效性探索
18、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艺术
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特色
20、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22、初中班主任如何实践班级德育建设
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24、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创新
25、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26、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讨论
27、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28、关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
29、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
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31、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
32、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3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34、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36、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38、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
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41、试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2、试论如何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43、试谈隐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44、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5、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
46、谈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47、探究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49、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
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
54、乡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思考
5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56、言传身教身教为先--试论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57、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和途径探讨
58、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60、尊重学生个性--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1、在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启示
62、向善教育视角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3、浅谈中学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作用与策略
64、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65、浅谈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66、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
67、感化与坚持--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68、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
德育论文范文2
【摘 要】 当前,各地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力度越来越大,使我国职业教育如沐春风,发展相当迅速。但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无法和普高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在新时期的中职德育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形象,虽然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但其工作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中职 德育 班主任 管理 对策
常说教育是教书和育人的结合。面对中职学校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纪律性不强,厌学情绪较重,行为表现差,自控能力弱,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思学习,无所事事,就容易惹是生非。学生早恋、打架、翻围墙、夜不归寝……各种预料和无法预料的事情都会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突然出现,都足以让班主时刻绷紧了神经,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如果可以让教师自己自愿选择是否要当中职班主任,恐怕很多教师便会敬而远之,由此看来这确实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工作总得需要有人去做,工作也总是有些规律方法可循的。我作为一个中职班主任队伍里普通的一员,我愿意把自己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建议。
1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学生在学习、纪律、思想等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形成。面对这么一个不安分的群体,难道当班主任的就只有逃避吗?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位了,学生受教育时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耐心地对其做思想工作,当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他们基本都有以下特点:①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比例较大,但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学习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刚刚步入青年期,在思想上具有过渡性和可塑性。思想上既有幼稚和单纯的一面,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思想情感上比较冲动,克制力差,遇事急躁而不沉着;③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影响;④自信心不足,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需要获得赞赏与鼓励。
2 “严、爱、盯、法”四字诀加强班主任工作
2。1 严,是指严格,做到“严之有理”。作为中职班主任必须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缺乏严格,就是缺乏对学生的责任心,就是缺少对学生的爱,导致失去师之尊严,无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如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其追求,欣赏其亮点,激励其进步,信任其言行,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受,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对班主任的感觉就是敬佩,而不是“谈师色变”了。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必须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严有分寸,当学生对所犯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反省时,班主任则应该宽容大度。宽容,绝不是凡事不予追究,而是能够给学生留有反省的时间,留下改正的机会,给予学生期望和信任,以理服人,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爱,是指关心,关爱,并且做到公平无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有个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肩负起家长、朋友、老师的三重身份,尤其是作为一个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只有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爱戴和理解,班主任工作才会得心应手。爱是教育的灵魂,必须做到“不放弃每个学生”,无论是对哪位学生,不论是做错什么事,都应对事不对人处理。平时再优秀的学生做错了事也应该受到批评;表现再不好的学生只要有发光点就应该提出表扬。做到大爱无私,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还在关心他、信任他、帮助他,使得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3 盯,是指勤于到位观察,高效率是盯出来的。班级的高效管理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盯”出来的。由于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可以算作“混天一族”,他们基本不做你所期望的,只做班主任所检查和盯着的。班级管理是盯出来的,像班级出现的某些问题,原因是班主任没有盯上,出现问题没有盯到底。“盯”好了,可以很快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需要、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等,对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盯”到位了,班主任能及时地掌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可能会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进行具体的引导和控制。
2。4 法,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可以说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基本依据。班级和国家一样不能缺少制度。为了提升班级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风学风,就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班规,并将其上升为班级的集体意志,产生普遍约束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先让学生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及个别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各自有合理性的建议,然后进行汇总,让全班同学讨论后进行取舍,成熟的意见上升为班级管理制度,制度成型后必须坚决执行到位。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在执行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太大障碍,远比班主任每天三令五申强制学生如何去做效果要好得多。班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一些冷冰冰的条例,我们制定的班规应该充满人性化,让犯了错的学生既能改正错误又不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可以让犯错的学生打扫下教室、办公室等,不是简单的棍棒教育等。一个班规可以使班级的正常地运行,也可以使班主任的一些工作能得到顺利的展开,同样也能使班主任的工作相对轻松容易一些,从而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我认为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有的高度责任心,爱心和上进心,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把班主任的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了头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有序地运转。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它值得每一个教育者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改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中职班主任工作很繁琐,要想真正做好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要相信付出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努力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打造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 王小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
3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 吴国山。做好班主任工作加强素质教育。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xx
5 方水。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
6 范玉莲。强化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吉林教育,20xx
7 冯黎。职业高中创建自主化管理班级的实践探索。华中师范大学,20xx
德育论文范文3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培养良好的师德,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德育论文范文4
一、选题缘由
1、课题界定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是指中职生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研究就是根据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常识课等方法,达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几项内容,比如:情绪状态这个维度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敏感性、生理反应等;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是中考“双差生”。他们入校后,心理压力大,自卑感较重,消极情绪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有自卑心理,觉得比其他普通中学出来的学生低一等,觉得受家长、老师、同学、亲属、社会上人的歧视。二是由心理负担,他们担心出路,年纪尚小就要面临人生抉择,他们担心中专毕业后找工作难或对口上大学继续深造难。三是学习压力重,中职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要强,因而学生入职校后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感觉学习难度大,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学不会,从而缺乏自信心,相继表现出诸多的情绪低落状况,如紧张、烦闷、焦躁、恐惧、失眠、及心理障碍等状态,影响了学习生活质量。四是中职生比较普高生还有一个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许多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感受家庭温暖和教育甚少,与父母交流甚少,在心灵得不到倾诉的时候,如果缺少教师的教育引导,这些学生要么就自我封闭,要么就以消极的情绪进行发泄,进而出现个性偏差、网瘾、早恋、休学、退学现象。
中职生正处于情绪变化最为丰富的时期,同时也处于最容易受情绪困扰的时期。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当前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突出表现,探索化解中职生不良情绪及行为的方法、途径、模式,给予中职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心理调节以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以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理论依据:
①情绪的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创造了ABC理论,其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通过ABC理论,探讨农职中学生不同个体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农职中学生与普通中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异同,从而探讨有针对性地解决途径和方法。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美、自我实现,每一个层次的需要都要以上一层次的需要为基础,缺失和错位都会导致心理不健全、心态的变态以及情绪的波动,农职中学生由于文化成绩较差,就业压力大,其安全感、归属感极其缺失,从而导致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缺失,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③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尹德认为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绪。可见加强青年学生特别是农职中学生不良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有关学生消极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研究尚为缺乏。湘北职业中专学校作为一所农村重点职业中专,在课题研究上一直走在全县甚至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在农村中职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结当前我校对学生情绪问题的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主要表现在:
①从教师的教育观念看,许多教师认为提高教学效果,要使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的影响,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心地学习,这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②从教育方法来看。过去那种粗放型、棍棒式、家长式的教育方式仍没有彻底改变,面对学生的消极情绪,不是去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和途径,而是强迫性地予以压制,从而导致学生不良情绪的进一步恶化,甚至造成悲剧性事件的发生。
③从教育对象来看。作为一所农村职校,就读学生许多是“三差”学生,即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差,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别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者眼神,都会引起其情绪的波动,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何使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研究者们只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方法,还没有深入探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可行性分析
1、研究基础
我校是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国家攻关课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的研究》、《青少年不良情绪及行为调适方法研究与实践》实验研究基地,又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研究实验学校》,教研能力居全县甚至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20xx年至20xx年,我校年年被湖南省教育学会、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自20xx年以来我校教师不断在农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研究与实践,先后有30余位老师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学校编写了适合农职学生心理教育的讲义和大量的心理咨询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2、研究力量
课题主持人:易求武,男,45岁,硕士研究生结业,现任湘北职专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系湖南省中职数学研究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常德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教研能力突出,效果显著,主持的课题《现代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获省级一等奖,先后有《关于职高教学实施升学、技能班双重教学模式的思考》等2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国家的课节标准开课设节,学校年年被授予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张家明,44岁,现任湘北职专常务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系中国化学会会员,常德市化学学会理事、石门县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特级教师,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石门县首届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学生理化报》特约编辑。治学严谨,教学有方,教学成绩显著,教研成果丰硕。先后主编和参编出版了《有机化学规律及其应用》等9本化学著作,有2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奖。特别是《高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法制教育》、《“3+X”高三化学总复习“练议结探”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调查与实践》等三篇论文先后在中学化学教学刊物,中国化学会会刊《化学教育》20xx年第9期、20xx年第4期、20xx年第4期上发表。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黄海涯,男,1959年6月生,湖南石门县人,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任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教务干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为高校和各级业余体校输送体育尖子人才近100名,多年荣获市、县教学比武优胜奖,1983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体育教师,撰写的《初探体育教学中的寓法于教》、《浅谈农村高中贫困生积极心理特征的现状、成因及开发利用》、《浅谈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职校生个性发展》等2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或发表,参与学校“寓法于教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研究,荣获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现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委员,多年主持学校德育、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刘国良,31岁,中学一级教师,湘北职专办公室文秘专干,石门县组织部特约调研员。教研能力,先后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达200多篇,撰写的论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促进职校生个性发展》获二等奖,《留守学生德育工作探析》获省级一等奖,另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所编辑的《石门教育》受到全县教育界的好评。多次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岗、嘉奖。
3、研究条件
1、专家的精心指导。我们准备邀请有关专家为这个课题的研究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全程关注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的实施。
2、我校是一所重点职业中专学校,是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于的国家攻关课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的研究》、《青少年不良情绪及行为调适方法研究与实践》实验研究基地,又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研究实验学校》,教研能力居全县甚至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3、丰富的图书、网络资源。我校拥有图书、阅览室,有较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兴建了校园网,全部接入宽带,形成了有效的教育网络系统,研究者能从中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方法,充分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深化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4、经费保障。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十分重视,已决定拨出10000元专项资金作为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所需的报刊杂志订阅、家校联系、教师培训和平时开展各项活动,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有较强研究队伍。研究人员有分管教学教研工作副校长及分管德育和后勤工作副校长,有教科室主任、学生处主任、团委书记,以及年级组长、班主任、各学科教师等,他们都是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研究者。
三、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农职中学生消极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研究,探索与解决农职中学生消极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途径、模式,建立起长效机制,以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农职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研究内容:
1.研究农村中职生与普通中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途径、方式、内容的差异,从而形成解决学生消极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基本模式。
2.研究农村中职学校中不同类型学生,如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留守学生及不同年级学生消极情绪及行为产生的原因,使农村中职学校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化解学生消极情绪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心理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优化师生关系,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把微笑与耐心带进课堂,把民主与公平带进课堂,把鼓励与表扬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知识的殿堂、欢乐的天堂,从而达到化解学生消极情绪的目的。
3、研究方法:
①实验法:分别在农职中学一、二、三年级用科学方法,抽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
②对比法:分别在农职中学与普通中学中选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研究。
③个案研究法:整理典型个案实录,作出分析评点,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④调查法:问卷、座谈、采访、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研究效果。
⑤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⑥观察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有关方面的发展。
⑦课堂渗透法: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4、研究步骤
一.周期:
20xx年4月-20xx年4月
二.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⑴、20xx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前期准备。20xx年3月申请立项。
⑵、20xx年4月-20xx年4月
确定第一批参研学校开始研究,主要工作: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
(3)20xx年5月-20xx年4月
第一批参研学校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同时,扩大实验范围,吸收第二批参研学校进行研究,借鉴第一批学校的成果。
(4)20xx年5月-20xx年4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吸收第三批参研学校继续研究。
四、保障措施
1、重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近些年来,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相关学校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关注并参与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再加上国内外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其理论基础还是比较深厚的。我们课题组要全面学习“十五”期间国内研究的成果,为深入开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刊,悉心关注国内知名专家对中职生心理问题尤其是情绪问题的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的研究信息,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
2、拓展研究途径: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网上心理答疑等形式,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技术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同时不断拓展家庭、社会的教育途径和作用,落实“亲子”教育,创设团队心理疏导情景,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共同研究和化解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问题。
3、加强课题组织管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组织、实施、协调、汇报和总结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两月举行一次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主题研讨会,每期召开一次课题总结汇报会,每学年召开一次科研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会议主要是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每个研究成员以书面形式(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参加会议交流或发言。
4、加强研讨、注重合作:目前,我校的课题组确立了15人的核心成员,这些成员来自学校领导层、处室管理层和不同的学科(专业),在实质性研究过程中,我们设想将其分为三个研究小组,核心成员之间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交流研究心得,遇到教育研讨、比赛观摩之类的任务时,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出谋划策。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利用县职教中心牵头学校的优势,将县内其他中职学校吸收为课题研究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农村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的研究,大家会聚在一起,介绍各单位的研究动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扩大该课题的作用与影响。
德育论文范文5
时间就像是细沙,看似漫长,却顺着指尖的缝隙不停地悄然流逝。转眼间又到了毕业的季节,依旧是离别的伤感和过往的留恋,惟一的不同在于现在的我属于这个季节。从此,我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在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涯时,没有迷惘,没有空虚,有的只是收获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从此,我们告别一段纯真的岁月,一段年少轻狂的时代,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
转而回望大学的生活,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历经多载梦想催化,走过了六月的冲刺、七月的等待,八月我们收获了季节的果实,收获了发自内心的更大的梦想与希望。四年前,那个开始独立的时候,那个开始萌发的地点。20xx年的那个夏天,带着那句“惟平为准,近知近仁”的誓言,稚气未脱的我们怀着自己的梦想、对新生活的憧憬踏入校园,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一起走进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不经历大学的人可能不知道,大学与高中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正如鱼儿入水、小鸟出笼一样,我们从魔鬼式教育的地狱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曾经的挑灯夜战已经遥远,曾经的题海泛舟已经远去,再也没有压力的驱逐,没有父母的唠叨,那完全是远离人间的仙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美好。郁树葱葱的林荫小道、书香浓郁的图书馆、整齐划一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学生宿舍。学校里到处是热热闹闹的各项纳新活动,到处是动员大会,到处是震耳欲聋的音响,学生会、各色社团和协会晃得新生眼花缭乱。新生军训、班级选举、学生会竞选,当这些一点点到来的时候,大学生活也随之真正开始。大一是对大学生活无比新奇的一年,我们怀揣理想,充满期待。我们还知道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还会为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积极复习,还会去图书馆看看书,还会去听听讲座,我们还有目标、还有理想。懵懂的大一就这样在新鲜中一晃而过。
渐渐地,我们被这看似美好的假象所迷惑,突如其来的安逸生活让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许多时间都在宿舍的床上度过,有许多时间都用在QQ上的闲聊,有许多时间都在网络游戏里厮杀。一个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完全忘记了自己上大学的真正目的。我的未来应该什么样?我希望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对大学的憧憬变成现实生活中的迷茫,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站是哪里。
我们开始抱怨着课程安排的稠密、专业课的繁杂,我们开始挑剔食堂的饭菜,我们开始沉迷于网络中的虚幻世界。也许,某一天,我们告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了,却也清楚地知道这是自欺欺人,就像“我以后再也不吃泡面”或者“明天我就开始好好学习”一个道理。时间就在庸庸碌碌中一点点流逝。迷茫的大二就这样在徘徊中一闪而过。
成长是一个抵制诱惑的过程。
我们迷茫过,徘徊过,然而时间从不会停下它的脚步,正象朱自清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时间犹如流水。走过迷茫的岁月,走过困惑,我们学会成长。考各种证、考研、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大家必修的课题。我们不再为偶尔的逃课而窃喜,不再为课外的作业而心烦,不再为食堂的饭菜而抱怨,不再为网络的'自在而沉沦。当思考的方式发生改变,我们学会体谅,学会宽以待人,这也许就是成长的第一步。我们不再是高中生,不再未成年,不再有父母在你前面为你遮挡所有的风雨。曾经稚嫩的脸庞如今已变的坚毅,曾经青涩的心态如今已变得淡然,心中的目标也日渐清晰和坚定。每个人都开始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道路,或是步入职场,或是继续深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大学生活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单调,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很平淡,也可以很震撼。我从中尝出了酸甜苦辣甚至更多,并获得了很多感悟,这些所得将作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首先就是要确立目标和计划。古人有“志当存高远”,毛泽东也有“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目标便没有前进的方向,也毫无动力可言。但是也不要随波逐流,真正认真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努力的方向,切忌盲目和急躁。同时要有足够的毅力来执行这个计划,不强制一成不变,但是变化要有个限度,不能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自己必须要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其次,要学会学习。没有了升学压力的鞭策,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但学习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沉溺于上网游戏等带来的满足感,不沉溺于暂时的情绪和心情,不要让自己轻松生活的背后是莫大的空虚。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纵观国内,放眼全球,各个领域的新生代风云人物,无不是用知识的杠杆撬动了财富的金球。从书本中学,从别人身上学,从生活中学,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第三,要树立就业危机感。我们总
是在怪自己自控力不强,没有上进的动力。孰不知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上没有清醒。其实,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就业危机感才是也应该是我们上进的动力。常常想自己毕业以后究竟能干什么,多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目前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要有才能和技能。而这,就要问问自己:你学到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最后,端正态度。不要畏惧前途的艰险,不要畏惧未知的困难,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我们困惑、思索,摔打后的教训总是来得更加真切,一种尝试,一份热情,一段无悔的付出,这才是这四年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大学是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里我们留下了几多梦想与渴望,更收获了几许自信与坚强。大学生活是人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你的每一次尝试,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牵手,都在大学四年的日子里沉淀为永恒。站在毕业的门槛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蓦然发现,曾经的一切是如此让人留恋。课堂上的专注、图书馆中的沉思、自习室里的苦读、运动场上的狂放、竞赛中的洒脱、晚会上的精彩,乃至食堂里的喧闹、寝室中的欢笑,能够体会到同学们入学时的从容、学习中的自信、生活中的坚强、军训中的刚毅、实践中的历练、备考时的忙碌、成功后的喜悦,乃至选课时的烦恼、失意中的忧伤、挫折后的彷徨,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它使我明白了责任,懂得了理解,学会了坚强。寝室中的笑声依然存在,无忧无虑中有纯真、有青涩,肆意地享受青春和生活;一教自习室的门依然开着,新一轮的考研大军依旧在鏖战,朝七晚十、埋头苦读的日子有辛酸和汗水、有苦涩和挣扎,但却让人学会忍受孤独,学会坚持,学会成长。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光阴荏苒,在这些弥漫着理想与追求的葱茏岁月,在这些燃烧着热情与活力的大学校园里,我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留下了自己的记忆,留下了我这几年的美好时光,青春时代的大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毕业,是一场青春的盛宴。四年得失不尽相同,却总有相同的温馨触动深存心底。多少欢笑和泪水,多少成功与失败,屹立不变的校园见证了我们四年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德育论文范文6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更多德育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德育论文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1 当代高校的德育方向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2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内容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包括有:理想信念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自身素养的教育(诚实守信、责任心、创新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等。理想信念教育即是教育大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坚定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且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有自身坚定地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即是培养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操,拥保家卫国的情怀,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自身素养教育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2],即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增强大学生健康心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等各方面的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人格、意志、情感的完善,以引导大学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及促进全面发展。[3]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3 新时代高校的德育潜在问题
在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的`观察中发现,个别高校依然走着传统的德育步伐,没有及时调整以适应时代步伐,甚至将德育教育边缘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诚信、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自私、等德育问题,需要一些高校重视德育教育、更新德育内容、改善德育教育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的警钟已敲响,德育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高校居于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索如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4]
4 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xx-10-25.
[2] 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xx:12.
[3] 袁昌兵.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4):248-250.
[4] 杨勇,段全武.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xx(17):48-49.
[5] 毛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xx(1):101-103.
德育论文范文7
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是以德树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明白的常理。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经济条件优越化、家庭关系复杂化的少男少女,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班主任究竟该怎样做?我认为:融入沟通、榜样、严爱的力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三大智慧。
班主任最重要就是善于与学生架起沟通桥梁。沟通可以共同制定班规学约,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家庭背景,消除误会,增进师生友谊,避免师生冲突发生。因为“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独特的琴弦。如果拨动她,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班主任怎样拨动学生心弦演奏出欢乐和谐的乐章?
本学年开学已经第三个星期了,初二285班的学生思想又开始反复无常,导致行为也反反复复。在老师和班主任面前,时而对老师彬彬有礼,时而又动手动脚添麻烦,甚至用各种方式谩骂老师。
一天下午,上课铃响了,我和往常一样夹着课本朝教室走去。一踏进教室门,就看到黑板上写着红红的三个大字——“白头翁”。顿时,我满腔热血换来的是一盆冰水,辛酸、羞涩、内疚齐涌心头。压抑着内心的焦灼与不安,掩饰着脸上的戚苦与难堪,我环视了一下教室。教室里静悄悄的,就连平时人小声气大的龚维鹏也没有吭声,他只是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脸上洋溢着一丝得意,似乎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我走上讲台,沉默了一会儿,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白头翁”。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来一片七零八落的笑声。这笑声像一支支利剑从心灵的最深处扎向我的胸膛。我抖了抖精神说:“同学们,白头翁有什么不好?普天下的人都喜爱它。假如大家都喜欢你们的杨老师(头发已白),那他情愿做白头翁!”再说,喜鹊是白头翁学唱歌的启蒙老师,它们之间是友好的师生关系,你们与杨老师之间不也是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人叫语文老师‘白头翁’,那他一定就是想当‘喜鹊’了,盼望有个‘白头翁’之父。接着,我从这一件事谈到另一件事,从个人修养谈到我县申报第二批省级文明县城的事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热情的话语,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最后,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笑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我认为:班主任的第二智慧就是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几年前的一次班会,我在讲台上大讲特讲要认真打扫卫生,动作要迅速,要注意保洁,要捡起座位下面的纸屑。讲着讲着,突然,有个叫李斌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何老师,你是我们的榜样,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你捡过纸屑,也从来没有看见你做过卫生。”“说得好!”我站在讲台上大声鼓励这位学生,“好!从今天起,今后大家就向我学习。我怎样做,大家就怎样做。”从此,我有意识地和大家一起做扫地,一起拖地,一起捡起地上的纸屑,直到今天养成了习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名师出高徒,严师也出高徒,严爱之师更出高徒。严中充满爱,爱中渗透严,这就是班主任的第三大智慧。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如果平时你不做事,学生就会找事儿给你做。学生违反纪律是一件寻常的事,特别是遇到一些顽固不化的学生。面对他们,关键就看我们怎样对待这一件件的小事。有时需要小题大做,有时要大题小做;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暴风骤雨。纪律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细心关照。哪怕是一个灿烂笑容,一声和煦问候,一则实在的评价,一次真诚的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了亲近与信赖的感受。俗话说:“话儿出舌面,情儿记心间”。
上学年年级篮球赛的一天晚上,我高高兴兴地朝操场走去,285班的几个女生就跑过来冲着我说:“我们不参加比赛,我们弃权。”我以为她们在开玩笑,便说:“参加比赛不是可以给班级加分吗?”“我们不需要加分”,“加分有什么用?”一个同学说。看来这“加分”还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一边看着那几位同学一边琢磨。到了操场,我找到李萍、杨艳等几个“泼辣”同学。才知道她们因为没有取胜过一次而对自己不满,所以故意想和班主任作对。我开导了她们,然后把全班同学集中在操场上,撇开“女同学球技差”,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285班的男同学是年级上的一个体育强队,只要有张晓明、杨杰和赵文宝三个同学在场上,拿冠军就大有希望。眼下,女同学的比赛桂冠等着我们去摘取,而我们却想弃权。如果我们放弃,就会把冠军的桂冠拱手送给别人。大家想一想:他们拿了冠军还会怎么说,他们会说我们是胆小鬼、耍赖、懦弱,说我们不能……即使我能丢下这个面子,可我们285班的同学能丢下这个面子吗?……”我这么一说,下面立刻有人说我们一定要参加。“好,今晚大家不仅要参加,而且一定要为班级增光!我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我当大家的教练,再当大家的拉拉队队长。”
德育论文范文8
大家好。这次的德育答辩我的标题是“再出发”。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最近我看了一些我高中写的日志。有一篇是在XX年7月25号写的,也就是高二放暑假那天,晚上回到家,我在家里的电脑前写下的,日志的标题就叫做《再出发》。当时是因为有个同学转学了,班级里气氛有些浮躁,在日志里我写下了伤感的情绪,还表达了对高三的期待,期待全班一起努力,度过一段最激情的青春。
那是当时的我。
和大家相处了两年,大家应该觉得对我很熟悉了,然而你们了解的也只是这两年的我。也许你们对我的印象是一个爱玩的,逃过课,挂过科的同学,谁会想到18岁以前的我,一直都是个好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对老师和家长的嘱咐深信不疑。其实大家都一样,大一时都是高三拼出来的种子,只不过这两年各自的成长不同罢了.
两年前,来到大学,来到北京,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迷茫。当时我已经在开始思考我的人生了,觉得大学不应该和高中一样,按部就班的读书,做题,考试。然而应该怎么做,我却不知道。军训后我收到叔叔的信,他说道:“:人生要做一棵大树,不要做小草。试想,小草即便长得枝繁叶茂,生长在路边也只能被欣赏和践踏。而作为一棵大树,生能为人遮风避雨,死也是社会的栋梁。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怀揣着梦想,心里都种着一颗种子。,小叔希望你怀揣着一颗大树的种子。因为,假如种下的是一棵小草,即便风调雨顺,它永远是一棵小草,也仅仅是一棵小草,而种下的是树的种子,即便被石块压着,条件多么恶劣,但只要发芽,长大,它就是一棵大树,顶天立地的大树!
虽然这段话很鼓舞人心,然而我却解不开心里的困惑,为什么做大树就被大家推崇,做一棵自由自在的小草就不好呢。我还记得学校发的《大学,青春,人生》里面第一篇优秀演讲里,作者说她听到北大的同学说有人没看过《理想国》,觉得不可思议。她当时也没看过,觉得很羞耻,回去上网搜索了《理想国》的大致内容,希望下次和她们讨论能插上几句。当时我很鄙视她,在宿舍里情绪激动地大骂不止,觉得她根本就没有高尚的理想可言,一切都只是碍于社会的眼光,希望能爬的更高,能获得赞许的眼光,。
大学一段迷茫之后,我就陷入堕落了。现在回头看,我当时可以作的选择很多,不管是奋起直追,还是开拓自己的生活,都是很好的,然而我却就这么堕落下去了。人是惯性动物,懒惰养成习惯,就让人意志消沉。
我回忆我的大学生活,前两年可以概括为:空白。我说心里话,这两年真的就跟做梦似的。我觉得我是在清醒的跟你们说话,好像我就是最近才醒过来一样。至于为什么会醒,我内心经历的辩论太久了,一言难尽。简单说起来,是否该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之前我是从到底正确与否角度来看的;现在我是从自己到底是想要什么样的人生的角度来看的。很多次,我问自己,是不是就这么沉沦下去。现在答案越来越清晰了:我要燃烧我的生命,要奔跑,要抗争,直到生命的火焰熄灭。
现在我是在跟大家说心里话,而不是在应付这个答辩任务。你们中有人跟我高中一样,还是规规矩矩的照着一条光明大道前进,我羡慕你们,希望你们能走得更远。也有人跟曾经的我一样,在堕落中丢失了自己,每天浑浑噩噩的过着,在这里我和你们分享几句有意思的话。第一句话是乔布斯说的,第二句话是来自电影。还有一句,是我在飞机上看电影时偶然瞟到的,大意是说:“有些真正的`本事和天赋,是学历所不能给你的。”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学业上的失败,而丢掉对自己的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有梦就可以追,我祝福你们能走出自己的路。
最近我还看了一篇我在XX年1月8号写的日志,那是是高三寒假的最后几天,我已经准备为高考发出最后的冲刺了。里面就提到了这句诗:“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当时的我,看完这句诗的感受是,为了走出这片幽暗而危险的森林,必须坚定信念,战胜懒惰和安逸的诱惑,要一直走“在路上”。
现在来看,森林未必是幽暗而危险的,路也不只是当时看到的那唯一的一条了。然而不管选择哪条路,早早上路才好,因为睡得越久,再上路就越觉得力不从心----身体的活力需要保持,心态的积极也需要保持。现在的我完全体会不到十七八岁的单纯的热血了。但是现在我对生活又有热情了,对生命又有期待了,虽然走得又慢又吃力,但我终究又走在我的路上了。是的,我再次出发了。
德育论文范文9
一、多元文化的起源及含义
对“多元文化”这一术语的探寻,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经过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演,到1960年以后,它作为一种思潮真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这一切起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的文化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而在当时,“多元文化”指代的是两种文化现象:“一是在殖民地国家存在的殖民者的统治文化与原著民的种族或民族文化间的共存;二是在移民国家中不同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的文化共存。”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殖民者与当地人民间的文化共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皆可共存。因此,多元文化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几种不同文化观念共存的现象。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承担重要的任务,我国的建设要靠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来承担,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和祖国的未来。在被多元文化浸染的现代高校,德育拥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1.高校德育更加需要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对外开放以及外交频繁促使中国文化思潮受到西方思想的浸染,而高校作为接受最新思想的第一阵地,也是最早受到西方文化侵蚀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被淡化。这种现象并不只在学生中存在,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观念。德育也是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一定要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渗透到生活中去
当今高校的德育还大多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教育最终必将被取代,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将高校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高层次思想的熏陶。
由于文化的多元发展,学生不再单一接触旧时期的文化观念,对于党的理论,有的学生感觉麻木,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大学生没能真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一些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现实享乐主义的文化观侵蚀了他们的头脑。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德育首先要做到让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而这就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将这些先进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去。
3.高校思想政治应更注重主体性与民主性
多元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之一就是民主观念与主体观念的差异,受西方经济体制、政治文明的影响,促使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主体性觉醒。所谓主体性,是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是相对于客观性而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激发人的主体性,在接受先进文化思想教育后创造更灿烂的文明,因此,高校德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更注重主体性的体现,不能将其视为德育的'阻碍。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调整
1.调整高校德育的载体与人力资源
首先,要创新高校德育的载体。“高校德育载体就是指那些能够承载高校德育活动进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的事物,这里所指的事物既可以是有形物质的,也可以是无形物质的。”载体对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承载着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创新高校德育的载体就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已有的传统德育载体进行扩充。当今社会高校德育的载体,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应将高校德育寓于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等之中,同时要与时俱进,调整高校德育机制以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
其次,要注重调整高校德育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高校德育人力资源队伍主要指的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具有双重特性,首先,他们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创新者,是高校德育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其次,他们也是被创新的对象,他们也在社会中,他们的思想也必然受到新思潮的影响,被重新塑造或改变。
2.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主体间交往的平等性
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中将其作为主体来对待,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将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德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塑造人格健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多元文化的冲击同样造就了现代学生的“平等观念”,因此也就要求新时代的德育要注重调整主体间交往的平等性。发展主体间的交往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生与教师间地位的平等;二是指教师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学生之间也将对方视为平等的个体,彼此间的平等也有助于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人类的进步带来文化的多元发展,多元文化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亦是深远而巨大,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德育的特点,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热潮,国际间多种文化并存,并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深入研究新时代下的高校德育,并对旧有的德育模式进行调整,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祖国建设的青年学生。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德育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四大文明古国同时存在时期,世界的灿烂文化就有了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交通、通讯、传媒等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产生不同的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不同的文化可以同时汇集到世界各地,文化多元的潮流侵蚀着世界各个领域,我国高校在德育中也深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道理,刘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xx,(6).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xx,(6).
[3]傅大友,吴继霞,陈晓强.高校德育创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64.
德育论文范文10
一、性善论中的德育思想
孟子认为人性向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实现完美人格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从“开端”走向“成德”,这其中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关键。为此孟子提出一系列德育思想。
首先,从挖掘善心的角度,孟子提出“求其放心”的思想。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人人都有善心,人们却意识不到向内求,找回自己的善心,这是件悲哀的事情。人们把鸡狗丢了,都懂得找回来,而善心丢失了,却不懂寻找。这就是说人们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把最珍贵的东西丢失。在孟子看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不是别的,就是要把丢失的善心找回来,精此仁义就是最大的学问。
其次,从养护善心的角度,孟子提出“存心”和“熟之”的思想。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不同于禽兽的差别其实就那么一点(人有善心),普通人把自己的善心丢掉了,而能够保持善心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孟子又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与庶人本是同类,君子之所以高于庶人,只是因为君子善于保持自己的善心。人人都有仁义礼智之心,道德高尚的人保持了自己纯然的善心,所以称为大人,保存不好就是庶人、小人。
在存养的同时,人的善心还需要成熟。孟子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五谷是种子当中质地最好的,但五谷如果只种不熟,不如次米和稗子。仁心如果只有端倪,没有达到成熟,同样不能成全大事。这即是说,善心一定要发育到完满的状态,才可以充分实现其价值。
第三,从扩充善心的角度,孟子提出“扩而充之”的思想。孟子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这是说要把四端“推广,而充满其本然之量”。人如果能把本有的善心发扬光大,拥有四海之大的疆域,也能保其平安;人如果不能把本有的善心扩充,就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侍奉好。归结起来就是说,人们要保持自己内在的本然善心,并让它发扬光大,真正展示和发挥“推己及人”的价值。这是孟子性善论思想中推演出来的德育思想的最终结果。
二、性善论对现代教育的借鉴
孟子的性善论中及其德育思想系统地阐释了完美人格培养的重点所在。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世儒者不断继承、诠释、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但它依然熠熠生辉,对现代教育提供多重借鉴。首先,孟子性善论将完美人格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这告诫我们教育要以德育为先。孟子认为人性向善,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完美人格的可能性,为此提供了一系列的德育思想。一个社会只有每个个体的人格是健康的,社会才会是有序的、和谐的。如果一个社会只注重强化技能教育,而忽略道德教化,那么,这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必然产生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挺立的个体人格作支撑,就不会有挺立的.民族精神。所以,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健康人格的人为目的的,离开这样一个前提,教育其实就偏离了其应有的方向。这是我们当今教育必须要反思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次,孟子性善论提示我们要贯彻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公平虽然是后世的说法,但在孟子“性善论”中早已包涵此意。他的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说法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被公平地对待和培养。
大致说来教育公平应该包括,
第一是教育政策的公平;
第二是教育机会的公平;
第三是教育资源的公平。
在我国,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问题。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在大城市里,农民工的子女很难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权利去享受平等的教育。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为所有的孩子们提供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解决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孟子性善论为受教育者确立了对“圣贤”理想的精神追求。孟子性善论被后世儒者不断完善与诠释,以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为依据,儒家确立了“圣贤”的精神追求。从北宋理学兴起到南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之后在元明清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张载的“民胞物与”,程颢的“仁者,万物一体”,朱熹的“天理”,王阳明的“致良知”,无一不包含着对人性“善”的最大诠释,而对“圣贤”理想的追求也成为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和精神归宿。由此拓展,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引人为善,信仰“良知”的导向,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心灵的归宿。在倡导文化复兴的今天,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以及民众信仰的问题也是必须深入思考的内容。
德育论文范文11
小学数学我已经教了12年了,开始阶段自我感觉数学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我整天忙着给学生讲题,订错纠错。后来发现我错了,我把数学课想象的太简单,进入了教育的误区。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没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虽然面对的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社会环境也不同,这就造成我的班级成绩悬殊很大。之后我潜心观察班级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发现班级里有像陶沄淏、郝艺林、范明辉这样的优等生;也有像李张智、张秋建这样的学困生;也有像季伟浩、候佳璇这样的内向学生;也有像裴文龙、郑世豪这样的淘气生。掌握了学生的特点,在数学课上我制定出了有层次的课堂教学,什么样的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不同学生留下不同的作业,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不是歧视某些学生,而是真正的体现了课标对我们教学的要求,使孩子们学有价值的数学;且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程度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好数学课的同时,我又连续10年被聘班级的第二辅导员,这个工作就相当于班主任,因此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我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所有难教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多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为此教师要学会宽容,因为孩子的有些行为是无意的,有些行为则是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以后的逆反行为。这启发我们要宽容别人,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要不断地宽容别人,赏识别人,包括那些在学习上有待进步的学生。前年我被安排教五年级的数学。刚接新班,对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也不知道选谁当课代表合适。因为已经开学,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我就任命了一位学生做我的课代表。说来也偶然,我第一次到班就看到一位小女孩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她正在为班集体的卫生而服务,总体印象上觉得这个孩子不错,所以就临时指任她做我的小助手。在没有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一上课我就宣布请李育鸽担任数学课代表。当时有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很诧异,找同学问了一下,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理由非常简单:“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再看她本人呢,脸蛋红红的,头低得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似的。
可以看出,我选李育歌当课代表,大家会不满,但是我不用她,会伤害一个孩子的心灵。很显然,大家的'不满是暂时的,但是对一个孩子心灵的伤害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向同学们解释:一个人的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我们可以给她机会,让她暂时来做一个代理课代表,如果任职期间,她的表现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将继续担任课代表。如果她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该选谁大家来决定。这个时候,我不经意的看了她一眼,发现她正看着我,那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感激。我相信,一个宽容的微笑可以抹掉学生心灵的阴影,一个宽容的眼神可以缓解学生身上的压力,一个宽容的动作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理想的火焰,一颗宽容的心可以净化学生整个幼稚而活泼的灵魂。
李笑语被大家称为“跳楼哥”,在学生无论是谁得罪了他,他都会以跳楼威胁,每一次可能都是真的。这个孩子不同于李育歌,他特别聪明,课堂上学习时间很有限,多数时间都在画漫画,但是每次数学考试得100以下的机会很少,因此造成全班都在学他,不学习也能考个好成绩。这个学生不是不学,而是太聪明,对于课本上的知识,看一遍就会。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课堂上在地下打滚、动不动就跳楼。我教了这个孩子3年,用心与他交流了3年,与他谈学习、生活、父母自认为在孩子心里有一定的地位,毕业后的一天,走在回家路上,老远就听见李笑语叫弋老师,告诉我他考上名牌中学,感谢的一些话语。我再想,这几年我也没有给孩子带来什么,仅有的一点可能就是用心与孩子交流,就像数学课上的倒数一样,信任是相互的。
王宁冰是我教过1000名学生中的一个,有一天微信中聊天,他告诉我他是谁,是哪一届的学生,我就使劲想,想得脑袋都是疼的,还是没有想出他是谁,当老师的也太失败啦。聊天过程中渐渐对王宁冰这个孩子有一点的印象,不高较黑,不爱说话。他说他考上了郑州中学高中部(今天参加高考),郑州市数学奥赛一等奖,我当时不敢相信,因为小学时成绩不是特别好。我祝贺他的同时,说:‘这都是你的努力,老师没有什么功劳’,王宁冰说:“老师你确实没有教会我什么”,我顿时傻眼,心想这孩子怎么这样,就是啥也不会,也不能这么说,他接着说:“老师你教会了喜欢数学”,哈哈看到这里心里暖暖的。 王金果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名性格内向,不爱和同学交流的学生。其实不是这样,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写的一篇日记“我想和大家一起玩,一起上体育课,一起做游戏,可是妈妈告诉我,我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可以做剧烈活动,我不能和大家一起玩沙包,好伤心……”因此我在班上专门组织一次班会《让世界充满爱》,有了此次班会,大多数孩子开始了解他,并且愿意和他接触。这样的孩子本身是不幸的,但是生活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的他又是幸运的。由于身体原因,他是班上孩子请假最多的一个,同时也拉下不少的功课。我就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到他家为他补习功课,有时候同学里面的互帮小组也会一同前往,真正的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注。后来市里免费为一百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做手术,王金果是幸运的,他有幸成为这100名里一个,更令他倍受鼓舞的是还有全班70多颗心正在默默的为他祈祷、祝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紧急时刻推开了身边的孩子,替他们挡住了噩运;汶川地震当中的代课老师杜正香,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这样的老师太多了,多的让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可是他们让我理解了一个字的真正涵义,那就是“爱”。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应该爱教育事业,更应该爱学生,这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将一直践行爱的教育,用爱洒满孩子的成长道路。
德育论文范文12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氛围,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能为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发展条件。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会自觉不自觉地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如果我们把不同班级的班级文化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不同班级的同学在思想追求,行为方式上的差别,这就是不同班级文化的表现。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学期学校也安排各个班级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笔者在高考及中考监考期间走进近十所教室,每到一处领略班内的班级文化,感触颇深,于是发表一下灼见。笔者结合所见及个人认识认为目前的班级文化存在如下的误区:
误区一:形式大过内容。走进某些班级,犹如走入了一个展厅。从教室门到前、中、后各面墙上都是满满的同学们制作的各种小贴画、对联、名言警句、大幅的明星海报等等,给人一个强烈的视觉震撼。其实我们知道这些班级的同学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才做好的,但班级是学习的场所,置身于这么一个教室内上课,我觉得上课走神是经常的。比如有一节课教师讲的挺乏味挺枯燥,同学们不愿意听,那还不如看看墙上的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适得其反,有的人认为越花梢越好,其实不然。
误区二:造成大片污染。某个班级在哪个教室往往不是固定的,随着年级的增加或者说遇到高考中考这种情况,清除文化建设所搞的东西是必须的。于是乎就出现了现在的很多班级中的问题,他们的墙壁得到了极大的破坏,原本洁净的墙面上布满了不干胶条,黑乎乎,脏兮兮,给人一种视觉污染,给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原本班级搞文化建设是为了美化教室,但结果?!
误区三:形成极大浪费。浪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时间的浪费,有的班级为了搞文化建设,至少用一两周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班里的能工巧匠们不管是上正课还是自习都在拼命的加班加点,于是作业完成不了了,学习耽误了。能给班级增光添彩这本应是好事情,但以耽误学习的代价笔者觉得得不偿失。再次是资金的浪费,有的班级为了提高档次追求另类,花去了大量的班费。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隐形课程,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应做好如下几条原则:
原则一:文化建设要“系统化”。一个班级从入学始,就应在班主任班委的带领下确定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针。从新生入学,到高一升高二,高二升高三,再到最终的高考,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原则二:文化建设要“个性化”。每个班级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不可千篇一律,应该突出个性。比如文科班和理科班,音美班和体育班都应该各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也可行像部队中一样给各个班以特殊的封号,比如“雷锋班”、“奥运班”等等,突出主题,体现特色。
原则三:文化建设要“简约化”。这里说的简约不是简化,不是应付。每个班级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耽误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来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而不应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班级同学的负担。
原则四:文化建设要“实用化”。搞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光摆出来给自己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促使自己班级的学习生活。所以一定要实用。比如可以做个“作业展览”、“学习经验交流”、“光荣榜”之类的东西。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整体精神文化风貌的体现,是一个班主任,一个班级的班干部管理领导水平的体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有重大的教育效果。希望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越建越精彩。————
各中心学校、各中小学、各幼儿园:
根据宜昌市教育局开展德育论文征集活动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为进一步总结、交流我市德育工作新经验和新成果,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切实促进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决定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论文及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
以“德育创新,特色育人”为主题,从教师教书育人、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等方面,突出近两年来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管理理念、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上的创新及特色。
(一)示范学校德育创建经验。学校如何从学生发展需要及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绩效评估,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体现德育工作的新理念。
(二)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如何通过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创新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及途径。
(三)德育评价。学校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如何建立有效评价体系,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德育案例(含班级文化建设案例、班团队活动案例)。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创新思路、育人体会与经验。所举案例有自己鲜明的观点,有理论依据,有具体做法和教育实效,其论述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
(五)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道德问题研究。选题角度新颖,见解独到,研究步骤完整、研究方法正确,研究结果质量较高。
二、论文要求
(一)所提交的论文必须是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保证原创,一经发现有抄袭现象,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二)论文要立足当前德育工作的实际,从关注热点、破解难点、解决问题出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三)德育案例字数不少于20xx年10月25日。请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按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和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撰写论文并按时提交。
德育论文范文13
在刚毕业的那年,就代二年级的班主任,临尽末考的一天,一个学生向我请假,理由是表哥结婚,他相去参加婚礼。我听后十分恼火,说:“考试就在眼前,你还有心思去喝喜酒?你要不想考好,就去吧!”望着我铁青的.脸色,学生愤愤不平。
这个学生向我请假,说明他遵守纪律,尊重老师,本来无可厚非,我却不予理睬,这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理应得到学生的理解。但为什么他们不欢而散呢?原因就在于我就“不”的时候措辞过于严厉,以致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不少人认为,就学生的心理而言,当自己的要求遭到班主任的拒绝时,总会产生不快,不满甚至抵触情绪。其实并不尽然。如果班主任在说“不”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措辞得当,诱导得法,那么,学生完全有可能心服口服、欣然接受。下面就结合这几年经验谈谈说“不”的几种方式:
一、 援引惯例式
面对那位学生,不防说:“以前也有学生因此类事和我请假,我都劝告他们由父母出面说明情况并代致贺意,你是否再好好考虑考虑呢?”这样说,态度十分鲜明,学生不难理解、领会班主任的关怀负责之情,问题可望得到圆满解决。
二、 介绍榜样式
一个学生因为数学成绩在全班差,受到少数同学的讥笑而情绪低落,和我提出要求坐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我对他讲了“俄国科学始祖”罗蒙诺索夫的故事:罗氏第一次跨进校门时,一个拉丁字母也不认识,而这所学校恰恰是用拉丁文讲课的。他遭到了同学甚至老师的嘲笑。但他毫不介意,更不灰心丧气,而是发愤学习,很快成上全班的学习尖子。故事最后,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相信你能和罗蒙诺索夫学习,做一个有志气的人。”如此介绍榜样,语重心长,其效果之佳不言而喻。
德育论文范文14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开学初,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及“一小学生十不准”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班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
一、 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
德育论文范文15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德育 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指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回归德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要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让德育工作回归自身的出发点。德育的最终的目标是把社会实际与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亦即培养、造就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主体,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的实际出发,而时代的要求则要通过个体表现出来,显然德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现实中的德育往往偏离这一出发点,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管教“书”而不“育”人,缺乏针对性,不能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德育应回归以人为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的。它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将这种具有自主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入德育过程中,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有利于落实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有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使德育回归出发点和增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构建德育的生态环境
在德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自然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课堂环境都有利于德育任务的落实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实践证明,传统的德育课堂环境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视为客体,注重德育知识的传播和规范的灌输。这种知识型、接受型的德育课堂环境,容易忽略人性,忽略人的情感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严重地影响大学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优化德育课堂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措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包括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习内容和谐、学生与学习内容和谐。在这种课堂和谐中,学习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课堂变成教学各要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课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探索人的身心发展的中介。
同时,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建立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是实现德育任务重要保证。而“德育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
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关系。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新颖性、多变性和没有“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的灵活性,促使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不脱掉权威的“外衣”,努力主动地指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捕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命题,而是虚心地与学生一道思考与探求问题的答案。即教师始终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在这样和谐的“课堂生态”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和感情距离缩短。因此,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务)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对德育的参与性与自律的能动性就会提高,这正是有效德育所期盼的局面。
三、研究性学习――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的理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的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的。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当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模式,培养能够运用所学德育理论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现代大学生,这正是德育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创新教育,更能有效的实现德育任务,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德育创新教育可以有多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众多模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是以认识和解决某问题为主要目的探究性活动。由于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育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取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一般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对策而组织的。这种新的德育模式能提供真实的道德体验,这些道德体验不但有助于德育知识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得的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德育问题相联系,这种联系是德育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展开的,它是对德育学科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向,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它更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发挥德育教育机制,捕捉活动中所产生的“德育创新目标”、“德育创新主题”的价值,所有的活动都是一个开创性的有机体系,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德育主体不断生成。经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道德水平得以提高,道德意识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得到完善,出现这种情况,则意味着大学德育创新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增强德育的有效性,这也是我们多年所期盼的效果,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