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逐渐成为出国留学主力军

时间:2024-02-07 12:16:01 出国留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逐渐成为出国留学主力军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目前高中毕业生咨询的情况来看,今年本科留学的人数将比去年有所增加。

高考逐渐成为出国留学主力军

  高考(微博)生成近期留学热点人群

  从目前高中毕业生咨询的情况来看,今年高中生留学的人数有可能比去年有所增加。高考成绩揭晓之后,有的学生在国内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或专业,想试图通过留学就读理想的专业和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里原计划就准备让孩子在高考后出国。这样一来,夏季就导致高中毕业生成为留学生的主力军。

  按以往经验,在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往往会考虑海外留学的可能性,而到了高考分数公布以后,高三生的留学意愿会出现“井喷”,不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和家长便把目光投向国外。从我省几家大型留学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以来,应届高三生出国留学的比例不断攀升,2007年已经占到办理人数近四成左右。

  美英澳仍然是最热的目的国家

  高考后出国的高三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考前就开始准备,高考后只差办理剩余手续,等着出国的学生;另一类则是因为高考不理想等原因,希望在国外大学找到更好的升学机会。经济能力、个人规划、成绩:三重标准决定留学去向。

  今年的高三毕业生和家长咨询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洲和加拿大等老牌热门留学国,占到75%以上,同时咨询法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工薪留学国家的人数也比以往增加。启德学府留学专家认为,归根到底,经济能力、成绩和个人规划才是学生选择留学国家的三重标准。英、美、澳、加是人人向往的热门留学国,尤其是美国,全球最密集优质的教育资源、宽松的签证政策,成为近80%打算出国的学生的首选留学国。但英美两国大学一年大约25万元人民的留学开销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的。学生和家长也必须考虑家庭的经济能力量入为出。相比之下,澳洲、加拿大和新西兰等热门国家开支要小一些。

  又到一年高考(微博)时,现在正是考生们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然而在某些城市的高考班里却人数渐少,“洋高考”一词进入人们视野。

  从前几年的“港校热”,到近几年的“欧美高校热”,我国内地高等教育正在经受全球化的冲击。随着“洋高考”走红,人们褒贬不一,有担忧有追捧,引发了各种议论。

  贬之者的担忧不无道理:消耗大量公众资源培养的优质学生选择加盟国外名校,势必导致国内大学生源质量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顶尖学生的流失,国内高校的学术科研极有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国内大学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削弱,反过来又导致对高中生吸引力不足。

  我们常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对于宝贵的人才资源,世界各地都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双向的、多方面的。据统计, 2008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但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学历留学生的比重持续上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曾说,“对高中生留学,没必要进行价值判断,这不是坏事。留学生越来越多,其实也是高校竞争加剧的信号。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变革。关起门来是不可能发展的。留学生会不会回国,有市场就有吸引力,人才会作出自己的选择,不用操心。更多人出去,不是坏事,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好处也就越来越大。”其实,留学,是中国人在表达自身向外求发展、求生存空间的意愿。如果我们这里的机会多,而人才是趋向机会的,那么人才肯定会回流,无须过分担忧。

  其实,若说国内高考是过“独木桥”,那么“洋高考”就像是架在一旁提供多种选择的 “立交桥”。

  随着“洋高考”的走俏,涌上这架“立交桥”的人也越来越多。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入学选拔测试举行,吸引了苏浙沪乃至北京、海南等地赶来应战的600余考生,“洋高考”的魅力可见一斑。

  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洋高考”的最大动因,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选择余地,希望以后出国能少走弯路。然而,在作出决定前,还应理性权衡利弊,不能人云亦云。不要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出国了、变优秀了,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毕竟,在出国留学上有许多问题都不容小觑。是否有必要让人生观、价值观都未成型且不能自我约束的孩子草草出国?留学的费用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是为了孩子出国咬紧牙关过日子,还是量力而行……

  其实,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毕竟,若投奔“洋高考”,放弃传统高中和高考,这其中的风险和利弊还有待好好衡量。所以,在“洋高考”来临时,还请各位淡定以待。

  本周,高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而在不少知名高中,已有一些应届高三毕业生拿到了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在留学低龄化趋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转战SAT (美国高考)、ALEVEL(英国高考)等“洋高考”,本土高考开始遭遇境外竞争。面对“洋高考”,有人冷静旁观,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批评忧虑,有人汲取经验。无论是选择本土高考还是“洋高考”,都要以自身条件为出发点来权衡利弊。

  名校考研政策趋向个性化

  北京大学:免试生过半

  北大在内地共有34个学院招生3480人,其中50%以上为推荐免试生。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体育教研部等学院只招收推荐免试生。北京大学对2009年报考该校研究生的考生给予的奖学金数额相比多数高校更优厚。

  清华大学:“三助”岗位资助学生

  清华大学将为研究生设置助教、助管、助研岗位,统称为“三助”岗位。承担助教、助管岗位的研究生,其学费和岗位津贴由学校提供;承担助研岗位的研究生,其学费由学校和导师(院系)分担,改革过渡阶段学费由学校提供。

  复旦大学:报考MBA条件放宽

  复旦硕士生招生中新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对MBA报考资格有所放宽。标准为:本科毕业三年(含三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五年(含五年)以上;或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含两年)以上工作经验。